國際產業動態
7-11指標判定中期肝癌嚴重度 台北榮總發表新治療策略
2022-01-05

來源:聯合報 記者沈能元

肝癌為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台北榮總肝癌研究團隊統整該院過去10年肝癌臨床資料,為中期肝癌嚴重度定義最新「7-11」(seven-eleven)指標,並發表新治療策略。醫師表示,最新研究是藉由計算肝癌腫瘤顆數及單一腫瘤公分數,評估治療方式,提高患者治療品質。此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Liver Cancer」(肝癌)。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北榮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說,肝癌單顆腫瘤超過5公分,或多發性腫瘤大小超過3公分,歸納為中期肝癌,標準治療為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但約接近三分之一患者因腫瘤較大和數目較多,不利於傳統標準療法,且存活期和腫瘤控制率較差,腫瘤復發率也較高。

黃怡翔所領導的肝癌研究團隊,最新提出琅琅上口的7-11標準,以患者單一最大顆肝腫瘤公分數和腫瘤總數相加,大於11時就不適合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小於等於7時,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療效佳,加總介於7和11,表示病人預後介於兩者之間。

中期肝癌患者常因腫瘤太大且多發性,不僅療效不理想,並有肝衰竭風險。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醫師洪雅文說,近年肝癌免疫治療有不錯的腫瘤反應率,副作用也不高,病人也不用擔心肝衰竭風險。

臨床上85歲王老先生罹患多發性肝腫瘤,已屬中期肝癌,最大肝腫瘤達9公分,初次肝動脈化學栓塞效果不佳,考慮到肝動脈栓塞可能造成肝臟功能下降的副作用,而選擇免疫合併標靶藥物治療;治療後腫瘤成功縮小至4公分,體能維持良好。

北榮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李懿宬說,無法經手術治療的嚴重中期肝癌病患,可尋求免疫療法等藥物治療,不僅減少肝臟傷害,腫瘤控制也可達到更好效果。

黃怡翔說,罹患B肝、C肝及脂肪肝等患者,為肝癌高風險族群,應每半年至1年定期追蹤,隨時掌握肝臟健康狀況,當出現長時間倦怠、體重減輕、腹痛、黃疸等症狀,應速就醫檢查,避免延誤病情。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