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坐擁1.7兆美元,2022生技製藥併購有望回升
2022-02-18

來源:生策會編譯

生技製藥公司今年有1.7兆美元在手可供利用,大型藥廠如諾華、輝瑞和默克已經非常明確地表示他們正在尋找收購目標。默克可能有意願收購Mirati、諾華則是以1540億資金向規模較小的生技公司招手,輝瑞握有1750億美元,也將用來協助2030年營收提高250億美元。嬌生在新任執行長帶領下,將更加積極地投入2000億美元的資金,該公司正分拆其消費品業務。

除此之外,2022另一方面將如1月份摩根大通醫療大會所反映出來的:疫情發生第三年,會有很多很多的授權合作,而不是直接併購。

FierceBiotech採訪安永(EY)美國市場醫療科學部門主管Arda Ural表示,2021生技製藥併購規模為1080億美元,僅占2019的40%。

但併購潛力是存在的。去年銀彈滿滿的公司有1.2兆美元,這是自2014以來不曾見過的。生物科技領域的目標不斷擴大,歸功於頻創紀錄的私募資金,催生出許多生技公司。

額外費用、估值上升和定價不一,特別是對那些沒有臨床證據的生技公司來說,多少削弱了併購市場。但現在生物技術的估值正在下降。安永表示,預計未來幾年製藥公司面臨 "創新赤字(innovation deficit)",加上專利到期,可能成為 "交易的推力"。

那些已經通過關鍵性試驗並走向上市的低風險產品將吸引大藥廠,因為他們比新成立的生技公司更能處理商業、法規和供應鏈風險。

資誠(PwC)美國製藥和生命科學主管Glenn Hunzinger受訪時表示,這種減少內部創新的趨勢將推動製藥公司尋求交易,以填補2024及之後的產品空窗期。考慮到這一點,2022將是 "併購相當活躍的一年"。

過去幾季的業務分拆、出售和併購讓公司擁有更多資金可利用。資誠表示任何一家較大的製藥公司都可以在今年進行一筆超過500億美元的交易,這是2021年最大交易額的五倍。

資誠受訪時還指出,這種"從交易到轉型"的策略將在董事會引起更多討論。由於有這麼多大藥廠能夠完成巨額並購,可能會看到2019年全盛時期的(併購)回歸,當時BMS為Celgene斥資740億美元,AbbVie挹注630億美元在Allergan。

PwC也表示,創紀錄的創投資本已經湧入藥物開發,代表今年的交易有望達到50億至500億美元,因為可供收購的生技公司數量龐大。私募股權投資公司也蠢蠢欲動,透過85億美元收購Parexel等交易強化他們在CRO領域的存在。

雖然PwC預期生技投資將在2022年再次超過千億美元,但授權可能仍是主流,BMS與Century Therapeutics簽訂的30億美元的細胞治療合約、以及BioNTech與Crescendo Biologics的7.5億美元的里程碑金就證明了這一點。

Evaluate公司在一份報告中寫道:「高估值可能會減少公司收購,但開發商仍透過授權來獲得外部創新。」安永則表示,雖然授權合作還會持續,但去年這些合作規模在預付金方面減少了約3000萬美元。

新聞來源:With $1.7T in the coffers, biopharma M&A expected to be 'a different animal' in 2022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