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明健聯合攻數位醫療 智慧膠囊判讀病情
2022-06-14

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

提到生醫產業發展,許多專家或公司創辦人經常會提出一句口號:「創造未被滿足的需求( Unmet Need)」。明健聯合公司開發的「近端監測吞服型無感式科技系統(PressureDot)」,就是針對醫院加護病房的病人,要透過無線膠囊感測器,滿足醫療上不容易克服的難題。

明健聯合共同創辦人廖健宏,另一個身分是台灣林口長庚醫院外科醫師,救治急重症患者已經有20年的經驗。廖健宏在2020年「17屆國家新創獎」活動上表示,腹內高壓(IAH)是他所遇過最麻煩的情況之一,半數患者苦於這種疾病。雖然醫師只要做一個簡單的手術,就可以將病人的腹內高壓排除,讓死亡率從50%降到5%。但是受限於量測腹內壓時,醫師們必須將工具插入患者的體內,這相當痛苦、耗時也費力,而且也相當危險。因此,仍然有許多患者救治失敗。

廖建宏說明,人的肚子就像氣球,肚子裡面的氣體有時會膨脹起來,膨脹到一定程度會對血管造成壓迫,嚴重的話會形成血管壞死。因此,一個病患一旦器官出現感染,就會造成腹內壓愈來愈高,進而造成器官的壞死。在加護病房中,有60%的病人都有腹內高壓的狀況。

對於外科醫生來說,若想要解決病患腹內壓的問題,只要開一個小手術,將體內的腹內壓排出來,但是腹內壓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一個很好的偵測工具。現有的做法就是由尿管插入一個管線到體內。再灌水到人體內,藉由水的回流偵測人體內的腹內壓,只不過步驟很繁瑣,當一個加護病房有十多位病人都有需求時,對醫師而言造成的困擾很大。

測腹內壓 不再耗時費力

於是在長庚醫療體系支持下,廖健宏和另一位長庚泌尿外科醫師何東儒,以及原本在美國Google公司工作的卓威明,共同開發了「近端監測吞服型無感式科技系統(PressureDot)」,在獲得天使輪的資金投入後,終於在去年從長庚醫院獨立出去,成立明健聯合公司,這家公司由卓威明擔任執行長,廖健宏與何東儒兩人擔任公司顧問。

廖健宏說明,PressureDot膠囊,尺寸只有競爭產品的六分之一,這項全世界最小的無線腹內壓力感測膠囊,由患者吞入體內,進入腸道系統後,可連續144小時自動收集腹內壓力數據。可以提供即時監測,而且數據準確性遠遠優於競爭對手。

廖健宏說,如果醫師使用PressureDot膠囊, 這項產品可以即時告訴醫師腸道的狀況,包括腸道蠕動、腸道壓力、腸道溫度。腸黏膜健康狀況,腸道菌叢的變化。

數據演算 協助保險理賠

明健聯合公司也規畫,未來產品進入市場之後,將爭取美國保險起付,所有的數據收集後,透過嚴格訓練過演算法,可以幫助臨床醫師作出正確決策,並且進行合理診斷。此外,PressureDot膠囊由體內傳出來的數據,還可以幫助加護病房和企業,開發他們要的系統,協助藥廠開發新藥,幫助保險公司對保戶做合理的理賠。

廖健宏指出,全世界內科加護病房中,每年住院花費達71億美元,導入PressureDot智慧膠囊進行腹內壓(IAP)量測後,估計將能降低至63億美元。而在外科加護病房中,每年住院花費達111億美元,導入這項技術後,預估可以降低至95億美元。平均每年能夠替醫院節省支出費用達8.3億至15.7億美元,大大減低醫院的成本。

針對未來市場潛力,明健聯合公司也做了一個保險核價市場評估,因為提供連續IAP監測,使用了膠囊之後,每年可以節省16億美元的醫保費用。目前全球IAP監測產品相關市場一年為5300萬美元,但是借由重症醫學會的要求,未來醫療單位必須提高加護病房的品質。如果未來加護病房中所有的患者都必須使用智慧膠囊,那麼到了2030年,市場規模將成長十倍。

明健聯合公司訂的目標市場,希望達到一年12億美元,重症照護是他們的第一步,將先協助腸道疾病的患者,治療腸躁症以及發炎性腸道疾病;接下來胃輕癱、慢性便祕是我們的第二群使用者。

廖健宏表示,目前是遠距數位醫療發展最重要的一年。這項產品因為針對特殊族群,不可取代性,正好作為數位醫療的敲門磚,將結合電子醫療資訊物聯網,打造一個數位醫療生態圈,不僅在量測腹內壓上,公司期待將這份技術帶到更多不同的應用場景上,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多福祉。

明健聯合公司的創立,起源於兩位長庚醫院外科醫師,和一位Google公司醫療器材研發主管意外的結合,三人一起在Google總部餐廳吃披薩時,一項新的創業計畫就此開始。

兩位長庚醫師,一位是嘉義長庚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何東儒,另一位是林口長庚醫院外傷急症外科副教授廖健宏,兩人現任明健聯合公司的顧問,執行長則推派從美國回台的卓威明出任。

何東儒是台大醫學系畢業,離開學校後,先後在林口長庚醫院和嘉義長庚醫院當醫師,經常有機會接觸到醫材新科技。

何東儒表示,他和廖健宏兩人不約而都在2016年報名了「台灣-史丹福醫療器材產品設計人才培訓計畫(STB)」,這個計畫每一期時間長達一年。兩人到美國加州後,遇到在Google工作的卓威明,在卓威明安排下去參觀Google公司,也見識到Google在各項新科技的創新構想。

廖健宏是長庚醫學系畢業,身為長庚醫院外傷科醫師,經常遇到許多急重症及外傷病人,這些病人有時面臨當前技術無法克服的處置問題,因此,他經常在思考開發新的不同技術。

卓威明原本在Google醫療器材相關企業工作,更早之前也曾在高通工作過。他說,他在美國喬治亞大學念博士班的時候,研究的就是有關植入式腦神經資訊的讀取。

直到有一天,卓威明遇到何東儒和廖健宏兩位醫師,三人在Google的餐廳裡享受免費的美式披薩時,透過多次的交流,了解到無線腹內壓力感測的想法,自此三人對醫療與資通訊合作激起了無限想像,最後終於讓卓威明下定決心打包行李回到台灣,共同參與明健聯合的創業計畫。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