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生醫業吸金術 集團架構成形

【工商時報 記者/杜蕙蓉 台北報導】 2010/08/23

生醫產業在產業趨勢明朗,先進政府紛紛列為振興經濟的萬靈丹,不過,由於生技公司的投資回收期太長,導致機構投資人傾向專案投資而非股權投資下,國內的生醫業者也為了籌資和資源的重整,採取專業分工,讓集團架構成形,生醫集團也如雨後春筍般的成為產業大特色。

最近才分割癌症與病毒感染的抗體新藥,及相關偵檢試劑業務移轉,新成立泉盛生技的中天生技董事長路孔明表示,現在是被創投界和公司機構投資抱著錢追著跑,相較於前幾年生技業的乏人問津,近年確實感受到新的生命力,只不過,現在的投資者對生技業的投資愈來愈有經驗,過去投資公司的模式已完全修正為針對個案或特別具有利基型的公司,因此,生技業者若無法尋找自己的生存利基,是無法吸取投資界的焦點。

杏輝董事長李志文也表示,新藥的研發過程,從開始尋找標的、進行動物實驗到人體臨床,動輒要10-15年,對公司來說,這樣的時間花費太長,以國內的投資取向來看,不管是財團或個人股東,都是無法忍受長期的等待,因此,獨立新藥研發公司,避免太稀釋母公司的獲利,是生技業目前的生存現況,杏輝成立杏國,就是以新藥研發為主,目前進入FDA臨床的癌症用藥,就是專案和國衛院的合作案。

結合美國、台灣和中國研發團隊的賽亞生技集團,為了讓人才和資金能更專業應用,旗下的子公司至少就分工了包括新藥、基因、檢測 、動物用藥等9家公司,賽亞大股東也是和桐集團掌門人陳武雄就常講:「你爸70歲,等你賺錢要等到120歲」,一語道出生技新藥成功之路的漫長。

賽亞生技集團執行長陳德芳表示,賽德醫藥研發中的C型肝炎已進入第2期人體臨床試驗,本試驗獲得美國FDA核准,預計明年第2季可完成臨床,原本賽德也進行動物用藥的開發,後來也是因為兩個研究過程的性質不同,而分割成為慕德生技,今年慕德已與大陸最大肉品集團雨潤食品(01068-HK)簽約合資建立動物用免疫調節劑案,並吸引霸菱基金透過慕德現增模式,取得9.8%股權。

基於保障母公司的獲利,並吸引更多資金轉進投資,國內生醫業的集團模式也各自成形,中化、永信、生達是採取上、下游資源分工模式,東洋、中天、杏輝和晟德,則是以藥品的發展方向做分割。

至於主攻通路的佳醫集團,除了年底由興櫃轉上櫃的曜亞是專攻整型美容外,今年也收購了美生牙科診所,專注於牙科的發展,大陸則有博愛眼科連鎖通路和即將成立的洗腎事業。

東洋董事長林榮錦表示,從表面上來看,新藥研發的過程時間至少要10年以上,但在這場馬拉松賽中,卻有不同的時程進度,可以吸引階段性的投資人,甚至也有授權的利益,因此,即使投入新藥很辛苦,但也鼓勵財團、企業主以及政府多多參與此領域,讓國內的生技業能在充沛的資金挹注下,打進國際競技賽。

【資料來源: WiseEnterprise】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