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生技新視野》政府當靠山 生技業腳步更穩

[工商時報 沈志隆 誠信創投總經理] 2010/11/22 

2000年台灣生技產業出現了一波創業熱潮。神隆、太景、台醫、賽亞、基亞…等多家備受矚目的公司,陸續的成立,在原料藥、小分子新藥、抗體蛋白藥物、基因資訊及抗癌領域上,各自發展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技術與產品或是發展出具有區域競爭力之服務模式。

十年來,這些公司逐漸在不同層面上展現出價值。台灣資本市場長期忽略生技產業的發展,隨著近年來陸續在對外授權、公司併購、及掛牌上市後的股價表現等方面,都有精彩的演出。

科技的進步,生技醫療產業隨之快速發展。台灣在這產業發展全球化上並未缺席,相反地,不論是產、官、學、研,不間斷地在技術創新、人才培訓、法規現代化上放入更多資源。

1986年台灣產業政策決定發展生技產業以來,政府政策不斷的加持。

經歷將近25年的時間,台灣生技企業也漸找出適合自己發展的經營模式,投資者也逐漸接受尚未有營收或是獲利企業的潛在價值。

雖然台灣生技產業在今天有不錯的表現與成長,更值得注意的是產業結構隨著研究單位、產業經營者與資本市場緊密的分工與結合的改變,台灣生技產業的總體價值持續成長中,預期台灣生技產業在未來幾年將會有更大幅的產值或企業價值的成長。

而今,各大區域經濟大國陸續釋出醫療改革政策,另一方面,歐美大藥廠面臨專利藥專利陸續到期而無其他新產品接續遞補營收的缺口,加上歐美市場FDA與EMEA對新藥的安全性要求日趨嚴謹下,導致臨床試驗費用與臨床試驗時間激增,新藥開發在歐美遂成為跨國藥廠必須面臨的空前挑戰。

在市場、法規、政策的改變與調整,不論是學名藥、新藥研發、新型醫療器材、提升藥物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個人化醫療等領域,對於成長中的生技公司,將有更多的機會找到企業核心價值在全球生技醫療產業鏈的價值或是定位。

環觀台灣生技發展,台灣毗鄰全球第一、二及三大經濟體的中心,而與大陸的產業合作交流上,與其他國家相比更具有文化與語言優勢,雖然台灣國內市場不足以支撐生技產業,但位居經濟地理中心,多數的台灣生技公司早已做好國際市場佈局的準備。今年ECFA的簽訂,兩岸共同市場的推動,相信台灣生技產業在全球產業鏈的接軌上,更有發揮空間。

生技產業競爭力在於技術創新。雖然台灣生技產業逐漸成形,但學界創新技術轉化為具有價值的商化產品,仍然有很多可努力的空間存在。台灣推動國家型科技計劃多年,已有許多不錯的創新技術或產品產出,最近一期的國家型計劃,定位為創新技術產業化、商業化,期待能增加整體產業的價值。這與政府去年4月推出的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加強技術商化能量的提升與產業落實的政策,相互輝映。這些政策對於生技產業發展有絕對性的助益。

但是,產業在與學研單位做技術移轉或合作時,常在於技術移轉相關法規以及配套不完備的情況下,造成合作障礙而妨礙創新技術產業化的進行,導致許多企業及研究單位對產學合作感到挫折與無奈。

另外,實驗室的專利技術或專利產品,若要轉化為市場上可取得的商品,因受限於臨床法規或是市場特殊規格的要求,常需要投入大量的經費與時間作轉化或開發,若是廠商無法取得專屬授權或是合理性的保護,將無法保障資源投入所產生的投資收益。

雖然,近來台灣生技產業發展引起一波波的關照,但是與其他產業相比較,生技產業的產值或是就業人口,就目前的情況而言仍屬於新興產業,處於起步接段。後續的成長需靠長期的政府政策與有效的資本市場的支持,以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源投入與參與。

 

[資料來源:WiseEnterprise]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