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人口老化、新移民挑戰 蘇益仁:結核防治進入游擊戰

[ 國家衛生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蘇益仁  ] 2011/03/24

 

三月廿四日是世界結核病日,台灣的結核病防治一直是公共衛生及醫界的一個痛。因為台灣在經濟及科技指標都位列全世界二十名以內,健保更是全世界的奇蹟,惟獨結核病發生率及各項指標皆在全世界六十名之後。

二○○一年以後,有鑑於台灣結核病防治體系無法以公共衛生政策落實整體防治概念,政府乃斷然將結核病防治體系由醫師主導的傳統回歸疾病管制局,以公衛體系主導的政策變革。二○○二至○五年在改制的數年間,相關管理措施不斷受到舊體制下醫師的反彈,但在SARS後所建立起的諸多防疫概念及體系,終能提供結核病防治的正確概念及政策。疾病管制局更於○五年提出十年減半的計畫,並於○六年起執行。

由今年疾管局的統計監測資料中,截至二○一○年,台灣結核病發生率,已由二○○六年的每年一萬七千人降至目前的一萬三千多人,都治執行率更由百分之五十增加至百分之九十二,重開案下降百分之五十。此外,實驗室檢驗的強化,使結核病診斷病例的痰陽性率由過去的百分之卅五提高至百分之七十,減少了很多誤診而接受不必要治療及追踪的個案。

疾管局在過去五年結核病防治的成功,應歸因於政策走在對的方向。此外,政府預算的增加,使個案管理及實驗室水準提升,亦是重要因素。當然防疫人員的努力及醫界的配合都是不可或缺。

然而,隨著人口的老化,糖尿病及愛滋病人口的增加,以及新移民與弱勢族群的挑戰,結核病的防治在未來會一如戰爭進入巷戰及游擊戰的困境。台灣年輕族群中北京株高達百分之八十五是未來防疫的一大挑戰。此外,台灣的卡介苗是否對毒性較強的北京現代株仍有保護效果,必須進行科學研究予以澄清。

結核病防治五年有成,希望真能十年減半,則台灣的結核病防治經驗必將成為WHO的範例及楷模,期許疾管局、醫界及社會大眾共同努力。

 

 

 

 

[資料來源:WiseEnterprise]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