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SIC開張定調4大主軸打造台灣品牌 研發華人特殊疾病新藥將是進軍國際的捷徑

[工商時報 記者 杜惠蓉]2011/11/02

「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 SUPRA INTEGRATION AND INCUBATION CENTER)昨(1)日正式上路,領軍的生技專家蘇懷仁表示,將以「台灣行」的真實力架構台灣品牌「BRANDING TAIWAN」,而研發華人特殊疾病新藥則是進軍國際舞台的捷徑。

蘇懷仁指出,SIC將以BRANDING TAIWAN為目標,執行四大主軸工作:一是評估、建構及串連產業價值鏈研發能力、平台及核心設施,使得台灣在特選的疾病及產品種類居亞太領先及領導的地位。二、是建立完整的選題機制。三為成立種子基金。四、是成立生技園區,並以一站式服務(ONE-STOP SHOP),協助新興業者與學術界研發團隊在需要時,能適時運用平台與核心設施,並連結政府單位窗口及新興公司資金協助及整合服務。

日前瑞士羅氏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楊育民來台參加生技產業諮議會時表示,台灣應該要主打自有品牌價值,品牌定位不應該只是MIT,而是"X"IT,包括DISCOVERED( 研發)、INNOVATED(創新)所有由台灣原創及生產的概念。

蘇懷仁表示,SIC亦將積極主打行銷台灣品牌,而「台灣行」的三大意義是:一、台灣有選題、研發到產品上市的「行」;二是台灣有能力生產的「行」;三是在新藥或醫材打出的全球知名度下,台灣則具備了「行號」的實力。

蘇懷仁認為,生技產業從頭做到尾的全壘打時代已過去,現在一個新藥研發動輒12億美元,耗時10-12年,這已不太適合藥廠的發展,因此,以安打分階段研發操作,將是醫業界發展的新趨勢,而國內要躋身生技產業強國,一定要有自己研發的新藥,投入研發華人特殊疾病的新藥,則是台灣生醫業打進國際競技場的捷徑。

蘇懷仁說,華人特殊疾病的資料台灣生醫業最完整,而國外藥廠也不會有興趣,這是國內產業界最值得從開發到完成產品上市的案例,也最有機會成功,是本土煉鋼最佳範本。

在確立了SIC的方向下,將擔任最高顧問的蘇懷仁昨日也公佈組織架構,現任台大醫學院長楊泮池將為計劃主持人,來自於生技中心的簡海珊為營運長,工研院生醫所的副院長王玲美是技術長。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