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人物專訪》中研院長翁啟惠:創新 才能放大台灣競爭力

【工商時報 記者 杜蕙蓉報導】

一生得獎無數的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今年獲得沃爾夫化學獎的榮譽,該獎項將於61日在以色列頒發,在啟程前往領獎前夕,他特別接受本報的獨家專訪。

翁啟惠認為,不管是學術或產業,台灣都有很強的競爭力,但如制度的設計不佳或是舞台太小,會讓台灣的能量無法放大。

他指出,競爭力的3大關鍵,在於研究工作的影響、人才的培養以及對社會經濟的貢獻,而創新是競爭力的命脈,但面對創新可能有失敗,台灣的制度設計應該允許失敗,才能鼓勵大家有勇氣走創新的路。以下是他的專訪紀要:

問:恭喜院長獲得沃爾夫化學獎,此獎項一直被視為諾貝爾獎前哨,你的看法?這是否也是國家競爭力的展現?

答:得獎當然很高興,對我而言,得獎不是目標,但工作受肯定,覺得很欣慰。希望台灣的好能量能更被看見。

實際上,不管是學術或產業,台灣都有很強的競爭力,例如科技業有台積電、舞蹈也有林懷民、學術界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也獲諾貝爾獎,我們的美食、85°C、蘭花、綠茶、腳踏車、「噶瑪蘭威士忌」及「唐獎」等等皆驚艷全球。

不過,由於制度的設計不佳,台灣的舞台也很小,我們的競爭力優勢往往只停留在點上,而無法到面向的拓展。

問:競爭力無法放大的原因為何?

答:競爭力的動能來自於創新。創新就是要改變而帶來價值,而改變經常會失敗,加上台灣的社會很多元,多元的社會就會有不同的意見,目前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太能接受失敗,對不同意見的尊重度不夠,理性討論的文化不足,阻礙了前進的腳步。

問:如何評估競爭力?

答:競爭力3大關鍵在於研究的領域、人才和對社會經濟貢獻。

以學術競爭力來看,大家都認為台灣發表的論文多,且用人均數來算,排行都居前矛,但實際上,台灣論文在各領域之影響力及平均每篇被引用次數相對於世界平均值是偏低的!

因此,我們看自己研究的領域,應該是看影響力,包括論文被重視的程度?是否影響該領域之發展?是否在國內外被邀請進行相關領域的演講?是否受國際認可而得獎?是否有新知識或智慧財產之產生而有助於國家發展?

再則,培養的人才和出路。目前我們由於產業過度集中及缺乏創新,重產值而未重視附加價值及關鍵技術,學術界選擇的問題導向研究也缺乏與國家發展相關連,導致學研與產業之間距離太大,學研界培養人才不符產業所需。

另外,則是研究的領域對社會經濟的貢獻,無形的、短、中、長期的影響力等。而現階段評鑑還是過度重視論文發表,研究無法真實回應國家發展、社會需求或發掘科學真相等重要科技發展目標。

問:台灣的好能量要如何被世界看見?那個產業最有機會

答:以產業來看,創新和品牌是最能提高台灣的能見度,而此關鍵在於前端的研發和後端的品牌建立,這是台灣應該要加強的地方。目前的產業結構比較無法創造高附加價值。

不過,生技產業的進展倒是比我的預期快,表現也是優等生,是有機會以台灣品牌打進國際競技場。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