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中研院建立第一個腸癌資料庫 早期檢測大腸癌 膜蛋白體有準頭

【中國時報 記者 湯雅雯報導】

大腸癌連續6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之首,醫界臨床觀察約4分之1大腸癌患者就醫時已是晚期。中研院化學所研究團隊,昨發表可早期診斷大腸癌的分子標記「STOML2」膜蛋白體,並成功建立全世界第一個人類大腸直腸癌膜蛋白體資料庫,未來可望成為醫界早期診斷大腸癌的指標。

STOML2診斷 準確率近7

大腸癌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加上臨床診斷方式具侵入性,像結腸鏡、大腸鏡檢測,很多人怕痛不敢做,加上飲食精緻化、吃太多亞硝酸食物,導致國人罹患大腸癌比例之高,如藝人楊烈、賀一航及最近的豬哥亮都傳出罹患大腸癌。

中研院化學所所長陳玉如率領的研究團隊,發現大腸癌與蛋白質過量表現有關,但目前臨床上使用的CEA膜蛋白體,僅能監測患者治療後的效果,無法做為早期診斷的依據,昨發表的「STOML2」膜蛋白體,證實可早期偵測大腸癌。

最快510年 可實際運用

陳玉如說,研究團隊與長庚醫院展開合作,以質譜儀分析28位大腸癌患者的正常組織、癌症組織,首度發現「STOML2」濃度高的患者,5年存活率偏低;進一步以「STOML2」為標記檢測分析患者血液,早期診斷大腸癌的準確率高達69%,未來可與CEA膜蛋白體一起檢測,作為大腸癌預後及早期診斷的標記蛋白。

此外,中研院研究團隊也針對大腸直腸癌,建立全球第一個完整的膜蛋白體資料庫,可監測1452種膜蛋白體的濃度變化,目前已發現「STOML2」可作為早期診斷用的候選標記,未來仍需要上百個檢體進行重複驗證,如果一切順利,最快510年內就可實際運用在大腸直腸癌的臨床診斷。

科技部表示,因應個人化醫療趨勢,開發膜蛋白標記,未來不只是癌症,也可擴充到其他疾病,甚至是再生醫學幹細胞,讓醫生更可以對症下藥,也讓病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甚至擴大到其他疾病,如肺癌、乳癌,或是幹細胞再生醫學,發展個人化醫療趨勢。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