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外資非核心原研藥去向:康哲藥業接盤諾華產品 海正輝瑞重磅將批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陳時俊報導】

重點提示

在原研藥專利到期前,外資藥企會選擇出售邊緣原研藥資產,或和中國國內企業成立合資公司,聯合推出仿製原研藥。業內人士稱,中國國內企業在考慮是否購買該原研藥還是待專利過期後快速仿製,更多取決于其自身仿製藥申報情況能否擠入最有競爭力的首仿或前三家仿製的名單,以時間換空間的做法依舊在業內非常流行。

本報記者 陳時俊 上海報道隨著產品專利到期逼近與各地藥品招投標新政頻出,正逐漸失去超國民待遇的外資藥企開始重新規劃原研藥的去向。

一是藥品專利到期後,外企選擇和國內藥企合作,聯合推出仿製原研藥。

上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公佈了一起新藥的審批進展:海正藥業(600267SH)重磅單抗新藥安佰諾(注射用重組人II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已完成產品註冊現場檢查,即將轉入藥審中心開展三合一綜合審評。以此推算,這款仿製輝瑞原研藥恩利的新藥有望在半年內獲批生產。2012年全球前十大藥企輝瑞與海正藥業建立合資公司後,雙方就品牌仿製藥展開了全面合作。

另一個選擇是,外資直接將非核心業務的原研藥資產出售。全球前三大藥企之一的瑞士諾華近期與康哲藥業(00867.HK)簽署了戰略協議,向後者出售旗下兩款原研藥蘭美抒片溴隱亭片在中國市場的資產。這成為首宗本土藥企收購外資藥企在華原研藥的案例。

對於外資藥企日漸強烈的原研藥出手意願,一大型本土藥企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監管環境與招投標的變化對外資藥企在華銷售策略產生深遠影響,企業勢必要在資產的買賣和合資組建公司中二選一。

買賣交易在決策上相對更為容易,建立合資公司有著成本高、難度大的天然壁壘,不是所有企業的非核心產品都適合剝離後,放在合資公司。他說。

諾華出售邊緣原研藥

繼在全球剝離動物保健與大部分疫苗業務後,諾華在華出售原研藥釋放著業界巨頭深度變革的信號。

114日,諾華制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確認了這宗藥品的交易。諾華方面在回應中表示,此次資產的交易分為兩塊,轉讓給康哲藥業控股有限公司的蘭美抒片劑(通用名:鹽酸特比萘芬片)所有權只針對中國大陸市場,而甲磺酸溴隱亭片劑所轉讓的所有權則是針對整個中國市場(包括香港、台灣,不含澳門)。

據悉,OTC(非處方藥)藥品蘭美抒屬於廣譜抗真菌藥,用于治療各種皮膚癬,而處方藥溴隱亭則屬於治療激素、內分泌領域的藥物。2001蘭美抒在華上市以來,銷售權始終外包給第三方公司運作,而康哲藥業本身就是國內最大的處方藥產品銷售推廣服務提供商,接盤需求旺盛。

此前高盛曾公佈數據稱:前述兩大產品目前在華的年銷售都在2000萬元~3000萬元,預計2016~2017年分別累計貢獻7000萬元、1億元的銷售。相較于近年來諾華大力發展的腫瘤、眼科等治療領域,這兩項產品從各個方面而言均是表現不達標的小產品

即便如此,此次出售的兩款原研藥仍處於專利保護期內,且都是醫保目錄中的報銷產品,符合通常藥企重視的標準。而選擇在競爭廠商尚無仿製權利的保護期內就予以出售,諾華的做法被指是希望能夠賣出個好價錢

多名業界人士向記者預估,這類原研藥的交易價通常是其年銷售額的5~10倍,以此推算兩個藥品資產出售,合計交易額或接近于4~8億元人民幣。

對於市場流傳的估價,諾華方面未予以置評,只是強調公司高度重視中國市場,將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以創新藥物造福中國患者

上述本土上市藥企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這兩個產品在諾華內部未來也做不大,大藥企下屬的小產品市盈率通常都不太好。同一起跑線的競爭,外資藥企肯定希望在原研產品估價還較高的時候把它賣掉。他說,這源於在各地招投標的風向改變之下,原本外資藥企在招投標中即便專利到期依舊享受一定保護的超國民待遇已逐漸消退。

非核心原研藥兩條去向

將仍處於專利保護期內的原研藥出售,成為了外資藥企的原研藥一個去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其剝離的往往是非核心業務。

去年4月,全球十大藥企中,諾華、GSK(葛蘭素史克)與禮來進行了旗下業務的大置換。其中,諾華以疫苗資源(不含流感疫苗)置換了GSK公司核心的腫瘤資源,僅這兩宗交易的交易額便超過216億美元。

過去數年內,默沙東、賽諾菲、百特、雅培、諾華、百時美施貴寶等大型藥企已經掀起了多輪業務拆分的大戲。在衆多外資藥企不斷聚焦核心主業、剝離出售相關性較低的負累業務時,內外資藥企研發合作則進入了熱戀期

據不完全統計,包括海正與美國輝瑞、複星醫藥(600196.SH02196.HK)與阿根廷CHEMO集團、雙鷺藥業(002038.SZ)與加拿大PnuVax、國藥一致(000028.SZ)與韓國Celltrion、和黃中國與美國禮來、英國阿斯利康均有密切的產品科研聯盟。

如今康哲制藥開闢的購買原研藥先河,大有在業內鋪開之勢。對於專利到期或即將到期的原研藥品,買賣雙方在面臨抉擇時都會對產品的時間價值和企業自身要求進行評判。如今外資藥企賣的需求日漸強烈,一直都希望接盤的中方企業自然不會拒絕。前述負責人透露。

目前國內1.1類新藥從申請臨床到獲批的周期動輒6-8年,研發的財力與時間成本持續高企。而在外資藥企被邊緣化的小產品,在內資企業眼中則有著避開仿製競爭、不用排隊等新藥審批的種種優勢。

另一條路徑是在藥品專利到期前,外資藥企選擇和中國國內企業成立合資公司,聯合推出仿製原研藥。業內人士稱,國內企業在考慮是否購買該原研藥還是待專利過期後快速仿製,更多取決于其自身仿製藥申報情況能否擠入最有競爭力的首仿或前三家仿製的名單,以時間換空間的做法依舊在業內非常流行。

以早前主營抗生素、抗腫瘤藥物原料藥的海正藥業為例,公司聯盟輝瑞後獲得了轉型的深層動力。此番在單抗領域的仿製新藥闖關在即,未來公司將在基因藥物和大分子藥物方面積極轉型,並以合資公司海正輝瑞為平台,繼續發力品牌仿製藥。據海正公司內部人士透露,公司完成三年計劃目標已無懸念。

就在外企忙於出售非核心原研藥資產,並聯合國內企業進行仿製藥生產時,尚未與外資牽手的本土藥企也沒閑著。緊盯原研藥過期後的首仿藥,成為了本土藥企搶佔市場的一步棋。目前如齊魯制藥、正大天晴等本土藥企在對重點原研藥的首仿藥競爭中表現強勢,公司將企業發展的重心放在差異化競爭上來。記者得悉,正大天晴在2008~2014年獲批的首仿藥品種已多達7個,其中在阿折地平雷替曲塞等品類中獨佔國內市場。(編輯 文靜)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