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一帶一路”引領全球投資新趨勢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5-06-17  論壇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常務理事 李若穀】

全球投資格局深刻調整

近年來,發達國家對外投資意願和能力降低,跨國投資活動呈現南進北撤態勢。金融危機削弱了發達國家的資金實力,再工業化浪潮卻又擴大了其對資金的需求。在供需失衡狀態下,發達國家不得不減少對外投資,以保證其中國國內經濟建設的資金需要。在2009-2013年的五年間,發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長率僅為0.26%,而此前五年的年均增長率高達25.3%

相較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對外投資活動日趨活躍。2013年發展中及轉型經濟體對外投資已占到全球FDI流出量的39%,遠高于本世紀初12%的水平。2013年發展中及轉型經濟體作為收購方,跨國並購金額占到全球總額的56.5%,也遠高于10年前的26.5%。但是,我們也要看到,資本加速回流發達國家,也一定程度惡化了發展中國家的融資環境,客觀上為其加速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造成了困難。

世界資本流動格局的變化,加劇了全球貿易格局、產業格局的深刻調整,世界經濟到了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必須更有效地激發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活力,深挖區域內、區域間經濟合作潛力。尤其新興與發展中國家的作為工業增長引擎的製造業要想在全球工業生產格局調整中凸顯領導力,為拉動全球貿易發揮更大作用,不論是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鏈整合,還是技術創新都需要大量投入。

中國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與發展,積累了一定的資金、能力和發展經驗,可以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分享,從而獲得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一帶一路構想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的,目的就是要促進亞歐非區域內資源配置更加高效、要素流動更加自由便捷、市場融合更加深入,以儘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既有利於沿路沿線國家實現共同發展,對世界經濟複蘇、穩定和繁榮也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帶一路構想是打破冷戰思維的具體實踐冷戰結束之後的相當長一個時期里,世界一直籠罩在冷戰時期的零和思維之中,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認為大國崛起必然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導致對抗和戰爭。尤其伴隨中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迅速提升,西方社會主流輿論對中國發展和崛起始終抱有疑慮、擔憂甚至戒備和敵意。個別大國,為貫徹自身戰略意圖,維護國際主導地位,更是刻意渲染中國威脅論,其內容不斷翻新,如糧食威脅論、經濟威脅論、軍事威脅論、環境威脅論、食品安全威脅論、地緣政治威脅論等等。在口頭上歡迎中國的發展,而在實際行動上鼓動對抗,企圖通過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一系列措施遏制中國的發展。

我們要從根源上消除冷戰思維遺患,就必須用行動昭示天下,中國崛起不會損害別國利益,不會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中國的發展對世界和平發展是有益的。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構想,作為新時期推動區域經濟融合發展的新舉措,倡導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絲路精神,目的就是要促進大國之間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確保國際關係以建立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為基礎,推動國際秩序向互利共贏、融合受益發展。一帶一路構想如能成功實踐並儘快形成成果,就是對冷戰思維和各種中國威脅論最有力的反駁,遏制中國發展的企圖也將不攻自破。

事實上,一帶一路構想提出一年多以來,不僅得到了沿線國家的擁護、發展中國家的歡迎,也得到了不少發達國家的認可。沿線國家中,俄羅斯、中亞五國、蒙古等國通過雙邊訪問表達了響應和參與具體項目合作的積極姿態;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國領導人表示願意在交通等領域積極共建一帶,發揮自身地緣優勢;東盟各國更是以推進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的實際行動來表達對一路的擁護;印度、馬爾代夫、斯里蘭卡、澳大利亞等國均對一路建設表示積極深入參與的願望;埃及非洲協會主席表示歡迎將非洲納入一帶一路建設範圍;法國、意大利、波蘭、西班牙等國官員表示一帶符合各方長遠利益。

一帶一路之所以能得到廣泛認可,充分說明它順應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世界大勢,符合各國人民共同利益訴求。

經營好融資平台充分調動沿線國家資金當前我們面對的現實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仍然面臨很大困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資金不足。因此,如何拓寬融資渠道,動員更多資金為發展中國家的建設服務,成為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由此提出了金磚銀行、絲路基金和亞投行的設想。

當然,一帶一路涉及區域之廣、國家之多、建設過程之複雜可謂前所未有,在資金投入、政策對接等方面,憑中國一己之力是無法完成的,必須動員沿路沿線國家都積極參與,共同努力來實現這一目標。

首先,要經營好已有融資平台。一帶一路建設融資缺口巨大,僅從亞洲地區看,未來8-10年的基礎設施資金需求將達到8萬億美元,若無適宜的融資機制安排,項目建設將無從談起,宏偉藍圖也將止步于紙上。因此要發揮好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機構的融資作用,同時帶動各國政府、機構、企業和民間資金積極投入具體項目,這是實現一帶一路構想的關鍵。中國將發揮好在融資上的優勢,積極推進沿線沿路國家之間的合作,爭取早日出成果。

其次,要以互聯互通建設為突破口,夯實區域經濟一體化基礎條件。全方位、多層次的基礎設施網絡,對促進區域經濟整體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交通的聯通不僅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增加投資機會,而且是經濟融合的基礎,因此一帶一路構想的實現必須打好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這一仗。

由於基礎設施建設涉及國家多,情況各異且複雜,因此各國如何加強投資政策對接,尤其是東道國如何加快完善配套措施,通過優化制度環境、商業環境、投資法律、土地稅收等,為基礎設施融資創造更多便利條件,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第三,要充分調動沿路沿線國家資金、人力、物力的實力,以中國這四兩撥衆國之千斤,集區域之合力共謀大局、共襄盛舉。實現亞歐非地區經濟的互利共贏、互聯互通,必須有沿路沿線國家與人民的積極參與。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把我們的規劃設想與這六十多個國家的發展目標、藍圖相結合,讓這些構想融合到各個國家各自的發展方案中,使之變成本地區各國家自己的意識和理想,儘快讓合作成果惠及沿線各國人民。

(作者系中國進出口銀行原董事長。本文是作者在近期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聯合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共同舉辦的第四屆中美經濟學家學術交流會上所做的主題演講,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秘書處整理,經作者審核)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