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新藥“十三五”規劃:擬研製30個新藥 基因治療等有望突破

【每日經濟新聞     2015-07-20   公司·行業     記者牟璇  左越     報導】

隨著新一輪醫療體制改革深入推進,企業營銷合規監管趨嚴,醫藥行業轉型發展呼聲迫切。盡管有著強勁的增長勢頭和良好潛力,中國的醫藥市場仍然充滿挑戰。恰逢第32屆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于7月上旬在成都舉行,國家高層領導、醫藥領域精英齊聚一堂。借此機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試圖以新藥研發、營銷變革、並購潮起、思辨互聯網四大熱點為切入口,呈現中國醫藥工業最新版圖與格局。

受限于資金、研究設備與綜合性研發人才的匱乏,創新藥研發一直是企業的心頭之痛。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隨著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衆多在國外深造專業人士回國以及越來越多的資金開始流入,創新藥發展的土壤正在形成。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在2015年(第32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上透露,根據科技部重大專項辦的部署和要求,新藥專項已啓動了“十三五”發展戰略研究及實施計劃編制工作。其中,擬在創新藥物研究開發中實現研製30個新藥,8~10個為原創性新藥的目標。

新藥獲批明顯增加

國目前已成為了世界第一大原料藥生產和出口國、世界第二大OTC藥物市場、全球第三大醫藥市場。平安證券介紹,從中國與全球藥品銷售排名前列的品種看,國外一般都是專利藥,其藥效較為明確,滿足臨床需求,而中國國內基本是中藥注射劑以及專利過期藥(原研藥)。在專利藥品的可及性方面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

但工業和信息化部前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朱宏任表示:“從我們的基礎能力體現來看,創新藥研發企業從事新生製品研發的覆蓋面,可以說越來越廣大。國在局部的、特殊的一些領域成果可圈可點。”

朱宏任還表示,創新藥藥物的數量在逐漸增加,目前有超過100家企業涉足抗體藥、有數十家藥企在開發腫瘤藥物。近兩年新藥批准的比重也較2010年有了明顯增加。特別是有越來越多的海歸學者回國創業,研發人才的素質也不斷提高。

2016年後,專利藥到期數目劇減,仿製藥將無藥可仿,這也倒逼中國國內藥企加大創新投入,向創新藥大品種升級,贏得定價優勢。來自CDE的數據顯示,首仿藥物已成為中國藥物創新的重要領域,首仿藥申請數量激增,是今年上半年新藥申請快速增長的最主要因素。恒瑞、華海、科倫、正大天晴等傳統研發強隊依舊是首仿領先的第一梯隊,癌症、心腦血管等大病領域以及單抗藥物依舊是首仿主要陣地。

桑國衛院士在演講中也提到,截至2014年,共有83個品種獲得新藥證書,包括“十一五”期間取得的33個品種和44個證書。其中41個品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例如鹽酸埃克替尼、艾瑞昔布、雙環鉑、康柏西普等。

亞寶、康緣初見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每家公司都在不遺餘力地走創新發展道路。2012年,亞寶藥業明確以了兒科和心腦血管兩大領域為核心的醫藥主業,主打品種包括丁桂兒臍貼、紅花注射液等,都是創新的代表。公司目前儲備了多種創新藥項目,包括鹽酸美金剛片、歸元片、重組鼻咽癌疫苗等。

在此次年會中董事長任武賢提到,亞寶藥業的“十三五”研發規劃中,短線包括臨床和新藥批件購買、上市產品營銷合作及產品二次開發;中線主要專注中藥新品種研發和化學仿製藥研發;長線則是創新藥研發,通過“共同開發”國際合作新模式以縮短周期、降低風險。“共同開發模式和中國國內的許可引進模式相比有很多優勢。共同開發模式,即為把在國外做了一定的工作的產品引進中國,按照全球標準開發,實現研發數據全球共享。到臨床三期的時候,再切入國外的研發。而在產品上市後,不僅能夠獲得中國市場,還能夠獲得合作伙伴基於全球銷售的提成。”

此外,康緣藥業在創新中藥領域基礎雄厚,目前主要創新中藥產品包括婦科產品桂枝茯苓膠囊、散結鎮痛膠囊,心腦血管類主要為銀杏內酯及其後續產品。康緣藥業在3年前就開始布局生物醫藥領域,東吳證券認為,生物醫藥將成為康緣藥業未來發展的重點,且其戰略地位將高于化學藥物。

董事長肖偉表示:“國藥品創新下一步並非大品種開發,而是上市品種的二次開發。尤其對創新中藥,或者是中成藥,我認為,中藥上市以後的再評價工作,或者二次開發非常重要。”

未來擬研製30個新藥

此外,桑國衛教授在會上透露,根據科技部重大專項辦的部署和要求,新藥專項已啓動了“十三五”發展戰略研究及實施計劃編制工作。具體進度為,6月25日報送了參加發展規劃編制人員的名單;6月30日報送新藥專項“十三五”實施計劃編制工作方案。

在創新藥物研究開發上,擬研製30個新藥,8~10個為原創性新藥;在中國國產新藥國際發展上,研製並推動20~30個化學藥及其高端製劑,3~5個新中藥,3~5個新生物藥國際化;同時研製20~30個臨床亟需重要品種;在重大關鍵技術研究方面,突破10~15項重大核心關鍵技術,發展10~15項前瞻性新技術。

在化學藥方面,重點開展針對新靶點、新機制創新藥物以及新釋藥系統、新製劑的研究開發;在生物藥方面,重點開展新型抗體藥物、抗體偶聯藥物、新型疫苗、新型免疫治療、基因治療、生物類似藥等研究開發,以及新佐劑、新輔料等研發。

桑國衛強調,生物技術領域有望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沿技術包括:非編碼基因及精細基因組;幹細胞與器官再生;腦科學與神經科學;細胞衰老與調控;細胞治療與基因治療;抗體工程與新型抗體;生物大數據等。有望產生重大效益的技術或技術群有生物技術與生物藥;新型現代疫苗;抗體與抗體藥物復合物;生物標誌物和診斷技術;發酵技術與綠色生物工業;生物安全與毒性病理學;生態修復技術;生物資源深度開發;重要疾病的藥靶發現與先導化合物結構優化;生物醫學工程與移動可穿戴設備。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