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互聯網醫療頂層設計進行時 醫療數據將逐步開放

【中國經營報  2015-12-14   經濟大勢  記者孟慶偉   報導】

十八屆五中全會對健康中國做出了部署,重點通過深化醫改解決五個方面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大力推進健康服務業的發展,互聯網醫療也包括在內。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國家衛計委等相關部門正在進行互聯網醫療的頂層設計,制定針對性的鼓勵政策,修訂完善《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既有法律法規,以適應互聯網醫療的發展。

目前看來,政府對互聯網醫療總的態度是開放的。但開放不意味著馬上接納。國家衛計委法制司司長張春生表示,在立法和制定標準方面需遵從循序漸進的原則,政府既要助推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同時還需要很好地平衡各方利益。

線上到線下

隨著丁香園日前宣佈第一家線下診所即將在杭州正式開業,今年以來,互聯網醫療企業從線上平台向線下診療領域拓展的趨勢愈加明顯。

作為中國擁有最多醫生資源的互聯網平台,丁香園已覆蓋全國260萬執業醫師的80%,有包括400萬醫生與患者的用戶量。也正因此,丁香園自建線下診所的動作備受業界矚目。在外界看來,這是丁香園自2011年踏入互聯網醫療領域以來,重構醫療生態的一次試水

醫療是很實際的行為,純線上不符合醫療的特性,在難以獲得公立醫院支持的情況下,社會資本同時做線上和線下最可行。丁香園創始人、董事長李天天認為,這種自建診所的模式,是從給患者帶來價值的角度考量的,在線的方式很難為患者提供完整的就醫體驗。

相比其他實體醫療機構,線上線下結合是丁香醫生診所的理想模式。據記者瞭解,丁香園打造診所平台有兩個方式:一是提供診療服務;二是線上通過互聯網實現對受衆進行科普教育。

李天天表示,未來會視情況在全國範圍內建連鎖診所,一線城市將率先布局。目前,杭州的第二家診所正在謀劃中。去年,丁香園獲得騰訊7000萬美元投資。

事實上,這並非今年互聯網醫療從線上延伸線下的個案。

在丁香醫生診所之前,今年5月,移動醫療的另一巨頭——春雨醫生即開始布局線下診所。截至10月下旬,春雨醫生已有154家線下診所運轉。

與丁香園自建診所模式不同,春雨醫生診所採用輕資產模式,包括與傳統醫院合作、託管、加盟及自建四種方式。

中國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鵬表示,互聯網醫療的落地,需要線下醫療機構的配合,但現在很難利用公立醫院來對接,同時分級診療也需要一個發達的診所體系,互聯網企業辦診所是優勢互補。

按照中國現行的法律法規,非醫療機構是不能提供網上診療服務的,只能提供健康方面的咨詢。

國家衛計委法制司司長張春生表示,在此種政策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機構開始註冊線下的專門醫療機構,滲透到診療服務行為中。

互聯網醫療的政策導向之一,就是明確互聯網醫療各方職能。張春生表示。

而在制定相關行業標準方面,張春生透露,醫療信息技術的專業標準委員會,正借鑒國外的標準,將儘快完善中國互聯網醫療的國標和行標納入研究計劃。

不僅線上醫療開始走向線下,健康體檢機構在布局實體醫療。

1031日,知名健康管理機構愛康集團(納斯達克股票代碼:KANG)宣佈與中國首家體制內醫生集團大家醫聯達成戰略合作,北京愛康君安大家醫聯門診中心正式啓動。

除了提供體檢服務外,我們在不斷地完善為客戶提供從健康管理到醫療服務的完整解決方案。愛康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黎剛表示。

實際上,在社會資本辦醫過程中,對接醫保、註冊流程及轉診等,還面臨一定的困難。

對此,張春生向記者表示,對社會資本辦醫,國務院正在要求放管結合、清理不合理規定。

目前相關部門正在依據國務院的要求在推進相關工作,創造一個公平的政策環境,十幾個部門都在各自清理規定,督促和推進地方優化醫療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便於社會資本和公立醫院一樣,獲得同等待遇。

多點執業助力

新醫改以來醫療領域政策的逐步放開,為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尤其是醫師多點執業政策的實施。

李天天告訴記者,實際上,創辦診所的想法已經醞釀了三四年之久,醫師多點執業的放開是丁香醫生診所得以創辦的關鍵因素。

目前,第一家丁香醫生診所的十余位全職醫師基本都來自公立醫院,其中部分為副主任醫師,其他均為高年資主治醫。同時,在丁香醫生診所的人才儲備庫中,還有上百名來自全國各地公立醫院的多點執業醫生。這為丁香醫生診所接下來布局全國一線城市破除了人才障礙。

多點執業,意味著醫生將從公立醫院中獲得解放2009年,新醫改新政實施之後,國家允許醫生多點執業,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醫療行業。2014年底,國家衛計委等多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和規範醫師多點執業的若干意見》,醫師多點執業漸次推進。

其中,《意見》中擬多點執業的醫師應當獲得第一執業地點醫療機構的同意,選擇有條件的地方探索醫師向第一執業地點醫療機構履行知情報備手續即可開展多點執業試點的條款備受關注,有媒體對此解讀為醫生多點執業,不需要院長簽字同意

張春生表示,政策制定過程中,醫生多點執業不需要醫院院長書面同意這一條可謂用心良苦

目前中國公立醫院管辦不分,醫院自主權小,事業單位體制有很大問題,醫生自由執業一步到位很難。在醫生短缺、大的醫療體制不動的情況下,為滿足社會醫療需求,希望通過多點執業中已經走出來的醫生例子倒過來引導其他醫生。事業單位不是歸宿,而是一個執業經歷,但是這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張春生說,據估計,目前中國80%以上的醫生不願意離開體制內,這是中國的現實。

而醫師多點執業政策的制定,正是充分考慮了中國醫療體系以公立醫院為主體、事業單位體制沒有被撼動多少的大背景。

按照現行《執業醫師法》的規定,醫師在註冊地點執業才是合法的。而目前的互聯網醫療模式中,網上問診、診療、互聯網遠程診療、網上開藥方等需求已非常普遍。

這就使得一種情況隨即出現:互聯網醫療平台設置了很高的門檻,醫生註冊後才能提供健康咨詢服務,但也不乏為患者開藥方的。

面對公衆的醫療需求,原有的相關政策如何修訂,成為主管部門面臨的問題。

張春生表示,為順應互聯網醫療的發展要求,國家衛計委正在對《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進行研究,並進一步修訂。記者注意到,這兩部法規都是上世紀90年代開始施行的。

不過從目前的政策導向看,多點執業還只是未來醫生自由執業的一個過渡性政策。

自由執業,可以最大化發揮醫生的價值,醫生將來利用碎片時間或互聯網手段為更多人提供醫療服務。但這也意味著,醫院管理機構相關法規也需要與時俱進。據記者瞭解,相關的政策法規修訂工作正在推進中。

中國的醫療服務模式以醫療機構為中心,以醫療機構為載體配置資源。醫生的自由流動將牽動諸多因素。

張春生表示,目前國家相關部門正在共同探索相關法律的修訂,更加有利於互聯網醫療業態的創新和服務流程的優化。

逐步開放醫療數據

在醫改當中,互聯網技術、信息化問題是重中之重。目前看來,政府對互聯網醫療總的態度是開放的。

早在2009年,原衛生部就制定了互聯網醫療的部門規章。此後,中央提出的互聯網+”的戰略迅速覆蓋到醫療行業。

目前互聯網醫療領域的業態大致包括求醫問藥、健康管家、網絡診療、醫生工具、健康感知、資源平台等六個方面。在這些方面互聯網移動醫療都已經有很多的探索,出現了很多商業模式。

記者注意到,作為一種新興業態,移動醫療的發展還面臨政策滯後或空白的尷尬,比如醫療數據的共享與開放。

慈銘體檢機構就曾提出這樣的問題:其數據庫中有三四百萬體檢者的健康檔案和數據,能否做分析?能不能進一步利用這些數據,開發衍生品和服務?張春生稱,這個訴求是對的,但體檢數據如何授權?機構利用公民健康數據進行研發,將承擔哪些責任?如何進行風險防範?政府是否需要徵得公民個人的同意?這些問題非常具體,即便在國外也是很難處理的。

但張春生表示,未來將逐步開放醫療數據。

今年9月國務院印發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提出,在公用事業、城鄉環境、健康醫療等領域全面推廣大數據應用,鼓勵和規範有關企事業單位開展醫療健康大數據創新應用研究,構建綜合健康服務應用。在業內看來,逐步開放醫療數據將是互聯網移動醫療的大勢所趨。

李天天認為,患者數據應該在不同的醫療機構中可以實現無縫銜接。未來,丁香醫生診所將在遵照患者意願的前提下,向合作醫療機構開放患者數據。此外,丁香醫生診所還將大量引入可穿戴設備,作為一個開放的平台,參與到慢病管理。而數據開放問題仍然需要面對。

據瞭解,目前丁香醫生診所正在就數據開放問題與浙江主管部門溝通。

公立醫院的健康數據目前並不開放,同時其數據並非結構化、標準化的,解讀起來很困難,這是丁香園沒有與公立醫院在大數據方面合作的原因。也正是因為這兩方面的原因,丁香園選擇了自建醫院。李天天表示。

目前中國醫療數據絕大部分掌握在公立醫院,但並不對外開放。在業內人士看來,醫療數據不能開放,將影響整個互聯網醫療的進一步發展。

阿里健康副總裁倪劍文曾在公開場合坦言,互聯網+醫療是一個十分火熱的話題,但醫療確實難以移動

中國百分之九十多的醫療服務都是在公立醫療機構、尤其是大醫院中,將近一半是發生在三級醫院中,這裡面的醫療移得動嗎?很多公立大型醫療機構很難開放他們的核心系統和數據,沒有這些數據的共享,很難真正地改變整個醫療流程。倪劍文說。

互聯網醫療快速推進民資掘金尚待突圍

【北京商報  2015-12-14   政經  記者肖瑋   報導】

互聯網醫療的興起蘊含巨大商機,但在推動過程中,民資的進入路徑仍存一定盲區。針對互聯網醫療的推進情況,國家衛計委相關負責人在最新表態中稱,從衛生計生領域來看,借助互聯網推進信息化建設正不斷深化。不過,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互聯網醫療大多還停留在改善基本醫療服務領域,真正市場化道路還有待突圍。

近兩年,智慧醫療移動醫療在醫療衛生領域普及和廣泛使用,有很多醫療機構借助信息化手段改進醫療服務,國家衛生計生監察專員周軍表示,通過移動支付以及微信息等平台的使用,提升了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了掛號、繳費、服務的效率,進而減少了患者排隊的次數和等候的時間

特別是在頻遭詬病的掛號環節,互聯網技術正快速鋪開。據介紹,截至201511月底,全國有1000多家醫院建立了互聯互通信息庫,為患者提供診療信息。另外,預約診療模式在全國三級醫療機構普遍開展,預約診療比例超七成,包括北京在內,口腔、產前複診預約率基本上達到100%

不過,業內專家指出,由於現在互聯網醫療,特別是遠程醫療對於民資如何介入還存在不清晰的地方,另外在監管方面也還有空白,導致不少互聯網公司擅自開始遠程診療業務,不僅自身存在經營風險,也可能損害消費者利益。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