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台矽基金 孔繁建搶頭香 國發基金周三審查VIVO PANDA FUND創投基金,將加碼生技產業

【工商時報   財經要聞  2015-12-28  記者呂雪彗  報導】

台矽科技基金報佳音!國發基金管理委員會周三(30日)將審查台矽科技基金募資第一檔的VIVO PANDA FUND創投基金;此為華人圈最大生技創投-VIVO(維梧)創辦人孔繁建主導籌設,國發及科發基金擬投資4千萬美元,對生技產業再加碼極具指標意義。

VIVO PANDA FUND不但對扶植本土新創事業國際化如虎添翼,更對國內生技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一旦成案,將完成華人生技大軍返台投資生醫最後一塊資金拚圖,該創投投資的新創企業將在台灣資本市場IPO

台矽科技基金投資計畫,5月底經國發基金管委會通過後,有3家遞件申請,第4家積極接洽中,有的規模逾1億美元。初期目標3年募資3億美元,由國發及科發基金各匡列6千萬美元額度參與創投投資,加強台灣與矽谷新創企業鏈結,明年募資目標可望提前達陣。

據悉,VIVO PANDA FUND申請台矽基金募資案,日前通過國發基金學者專家組成的技術審查會,將提至周三管委會作最後確認,若一切順利,政府點火的台矽科技基金可催生第一案。

VIVO PANDA FUND基金規模1億美元,國發及科發基金擬各投資20%共4千萬美元,最大亮點就是華人生技天王創辦的VIVO CAPITAL擔任基金管理顧問公司,政府要求VIVO必須來台設分公司,未來投資台灣比例將遠超過政府注資的4成。

該基金投資範疇以生醫、製藥、醫材等生技領域為主,投資案源包括台灣及矽谷臨床前早期投資及初創期投資生技新創公司。募資過程,孔繁建經常返台與醫療機構聯繫,積極尋找台灣新創團隊。

知情高層說,孔繁建返台籌設首檔台矽基金已募集國外3成資金,加上政府搭配投資4成,合計握有7成資金可馬上大展身手。不僅此,孔繁建將引進矽谷生技大咖作合夥人,包括台灣製藥業教母台灣神隆前總經理馬海怡等,官員形容「團隊陣容堅強」。

《觀點》生技大咖 絡繹返台   

【工商時報   財經要聞  2015-12-28  記者呂雪彗  報導】

繼維梧生技以其第八個創投基金入股東曜藥業後,華人生技天生、孔繁建首度回台募資第一檔台矽科技基金,值此總統大選敏感時刻,生技天王天后接踵返台加碼生技,頗堪玩味。

生技海歸派今年歸隊不勝枚舉,包括孔繁建、張有德,張念慈,許照惠、趙宇天,許中強等海外華人生技大軍紛紛返台,等於矽谷的生醫技術及人才都集結重兵在台灣。

這次維梧生技創投管理的PANDA FUND,雖設在美國,但卻是孔繁建第一次將矽谷資金帶回投資台灣,注資在臨床前的早期投資,被生技圈視為意義非凡。

有人認為,過去不少海外華人生技大咖力挺宇昌案,明年1月大選蔡英文很可能出線,以蔡英文有意以六大行動計畫,打造台灣成亞太生技中心來看,生技大咖確有意提前返台布局。

不過,台矽科技基金真正幕後推手是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早在他擔任科技部長時,即旋風式展開一趟台美高層科技交流,當時不少矽谷華人賣力建言應加強台灣與矽谷鏈結,成立創投基金。

張善政高升副院長後,積極促成設立台矽科技基金,從政務委員、科技部長、到副院長,張一路在生技發展政策著墨不遺餘力,包括強力留住羅氏製藥多年的蘇懷仁博士在台主持生技超級育成中心(SIC),並以預算力挺等。

孔繁建申請台矽基金募資,對生技產業再加碼資金活水毋庸置疑,但最大意義應是引進創投國際資金、生技技術、創投選案經驗及知識等。尤有甚者,是引進矽谷創業的生態體系,並將台灣創新創業推向國際創業地圖。

身為行政院生技產業諮詢委員會(BTC)委員,孔繁建每次回台建言都語重心長,認為台灣生技發展與國際趨勢落差太遠。以其多年在矽谷經驗,可協助台灣追上國際潮流,其挑選案源功力與經驗亦可作國內創投最佳學習典範。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