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2015:中國藥企海外併購“小步快跑”

21世紀經濟報道  新健康  2015-12-29  記者朱萍  報導】

導讀

未來仍會有很多企業選擇海外併購,但金額和規模不會太大,而且將繼續集中在醫療機構、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生物技術等領域,制藥企業的併購或將很難。

延續了前些年的勢頭,2015年仍是藥企併購年。

C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數據顯示,20151-10月,中國藥企併購金額達到1000億元,同比增長約80%,已公告的併購案例數達260起,其中約有10%為海外併購。

最近一輪海外併購潮起於2008年,金融危機後,包括藥企在內的衆多中資企業開始海外抄底。併購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企業收入、利潤率、每股收益等指標通過併購得到優化,規模、實力也實現跨越式增長,企業進一步鞏固了市場甚至形成壟斷,而在二級市場上,股價也呈現隨併購增加快速上漲的趨勢。

盡管中國醫藥工業有著強烈的內生創新需要和外延轉型訴求,激生了醫療健康領域的併購浪潮,但成功案例屈指可數,規模也較小,截至目前僅有8家企業的併購金額超過1億美元。其中201512月,綠葉醫療集團收購澳大利亞最大的私立醫院運營商之一Healthe Care,成為迄今為止中國藥企海外併購金額最大的一起。

包括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等多位業內人士分析,未來仍會有很多中國藥企選擇海外併購,將呈現小步快跑局面,並且規模不會太大,但從併購成功到有效管理,中國藥企還需要做很多工作,短期內,併購行業或將活躍在醫療機構、醫療器械、生物醫藥等領域,制藥領域的併購可能很難實現。

2015藥企併購年

據美國調查公司Dealogic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醫療行業的併購量創下新高。2015年年初至今,全球醫療行業併購金額達6775億美元,同比增長64%,遠超歷史記錄的全年併購量;C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數據亦顯示,20151-10月,中國藥企併購金額達1000億元,同比增長約80%,增速超過其他行業。

201511月,輝瑞以1600億美元收購艾爾健,成為至今醫藥界史上最大的併購案,同年12月,綠葉集團收購澳大利亞第三大私立醫院集團Healthe Care也刷新了迄今為止中國藥企海外併購金額之最,承擔此次併購主體的是綠葉集團旗下的綠葉醫療集團,並非上市公司綠葉制藥。

據瞭解,Healthe Care在澳大利亞的主要城市和地區擁有17家醫療機構,現有近2000張床位、50多間手術室和4500名員工,年銷售額約30億人民幣。 Healthe Care17家醫院包括三級醫院、精神健康、專科和地區醫院四大類,優勢專科涉及骨科、心血管、精神神經、腫瘤、康複、婦產以及綜合醫學服務等領域。

在綠葉收購案之前,複星的收購是中國藥企海外併購金額最大的案例。201410月,複星旗下葡萄牙保險公司Fidelidade通過競爭性收購投標,以總計4.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6.13億元)的報價,收購葡萄牙醫療保健服務商ESS96.07%的股權。

ESS是葡萄牙領先的私立醫院集團之一,旗下設有里斯本大型私立醫院Hospital da Luz,另外還擁有7家醫院、7家診所和2家養老機構,並託管1家公立醫院。截至2013年底,ESS總收入達3.74億歐元(約合25.8億元人民幣)。

不過,從中國藥企開始海外併購之路至今,規模大的並不多。

21世紀經濟報道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中國藥企海外併購金額超過1億美元的併購僅有8起,其中邁瑞醫療、複星系各發起了兩次併購,微創醫療科學、華大基因、華潤醫療、綠葉醫療集團各有一次。

一位醫藥行業資深分析師指出,制藥業是研發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產業,許多成功的制藥企業都是通過在全球各地設立研發分支機構獲取新技術,增強研發能力。有媒體報道稱,80%的跨國投資是通過跨國併購實現的,其中美國30%的新藥研發活動在境外進行,在美國境內進行的研發活動49%由外國企業完成。

某跨國藥企中國區總裁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2016年將繼續通過併購的方式發展自身優勢領域,而將行業非第一的業務剝離出去,做到強者更強。

國外藥企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併購實現的,中國藥企海外併購也會助力企業發展,尤其是上市公司,其收入、利潤率、每股收益等指標通過併購得到優化,在行業內也將獲得穩固性增長,同時也成為二級市場資本熱捧的對象。史立臣表示。

史立臣舉例稱,中國一些生物醫藥研發企業可以通過對國外同類企業的併購,獲取新產品的生產、營銷權以及較為領先的研發能力,彌補自身研發實力的不足;在普藥的生產營銷方面,通過海外併購,在獲取生產能力的同時,也可獲得國外營銷網絡和資源,利用成本優勢開拓國外醫藥市場。

海外併購小步快跑

盡管海外併購對企業的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但規模、體量並不大,近年來超過1億美元收購案例屈指可數。

博雅金融分析多年來的海外併購案例指出,在最初的十多年中,出於自身發展和國家戰略需要,海外併購主要集中在少數有實力的國有企業。

時至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不少藥企拋出海外抄底計劃,或者單純以佔領市場為目的,如重慶慧遠藥業曾於2009年併購新加坡新中醫藥保健品有限公司,後者曾是新加坡連鎖藥企巨頭,該項交易對價為1000萬元。隨後也有涉及海外併購案例,但成功者較少。

2015924日,波士頓咨詢公司發佈《迎接中國企業海外併購新時代》報告稱,2014年中國企業共完成154起海外併購交易,金額高達261億美元,然而,中國買家的海外併購交易完成率僅為67%,遠低於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企業的水平。

BCG研究發現,併購戰略不清和無法有效管理併購交易,是導致交易落空的主要原因。即便交易順利完成,企業也常常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併購後整合規劃不足、執行不力,以及未能充分把握和發揮協同效應是症結所在。

一位正在開拓海外市場的上市公司藥企董事長向21世紀經濟報道坦言,對中國企業來說,海外併購難度較大,首先需要瞭解醫藥產業及技術發展趨勢,瞭解項目的發展價值並能給出合理估值;另外則要熟悉海外資本市場,擁有海外孵化器資源,才能夠接觸到大量優質項目,並能進行橫縱向比較;最後一個關鍵因素是企業需要擁有較強的資金實力,否則將錯失好標的。

2015610日,拜耳公司發佈公告稱,將以10.22億歐元向松下醫療集團出售包括拜安康TM系列血糖監測儀和試紙,以及拜安捷、EliteMicrolet 采血設備等產品。三諾生物與國際知名私募機構如CinvenEQTPartnersAB、松下健康護理業務與KKR組成的財團等參與競購,但最終敗北。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拜耳出售血糖儀業務是可遇不可求的機遇,若成功將快速提升業務並直接增厚業績。此次失利使三諾生物失去了一次快速發展的機會,除了不熟悉對方法律、品牌知名度等情況外,資金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而對於此次能夠收購Healthe Care這樣規模的國際級醫療集團,綠葉集團主席劉殿波表示,這對綠葉醫療來說是非常難得的機遇,綠葉醫療是在霸菱亞洲資本和貝恩資本等競購中,拿下了Healthe Care100%的股權。

此前,綠葉集團有過多次與國際醫療機構合作的經驗,如2014年綠葉集團成為AsiaMedic(亞洲美特力)第一大股東;其他機構如與鮑巴斯(Bobath)、愛麗美 Ellium )、好未來 Goodwill)等都建立了合作關係。

在收購Healthe Care股權後,綠葉醫療也有一系列規劃,如保障Healthe Care每年30億元的基本盤不丟,借鑒和引進國際先進醫療技術、運營模式以及管理體系,促進中國醫療服務市場發展。

包括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等多位業內人士分析,未來仍會有很多企業選擇海外併購,但金額和規模不會太大,呈現小步快跑局面,而且將繼續集中在醫療機構、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生物技術等領域,制藥企業的併購或將很難。

醫藥關係民生,海外制藥企業的併購大都會牽涉到政府層面,如此前的輝瑞收購阿斯利康業務,中國藥企需要像跨國藥企一樣,擁有多年的政府關係,另外,收購海外企業後,中國藥企在企業管理、品牌運營、生產製造等多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史立臣解釋。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