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翁啟惠︰疫苗試驗成功 逾8成病人有免疫反應

別對解盲結果灰心… 醣分子仍大有可為

【自由時報  2016/02/22  焦點新聞  記者吳欣恬 林惠琴  報導】

運用中央研院院院長翁啟惠醣分子技術所生產的乳癌疫苗新藥OBI-822 昨天公布臨床試驗解盲結果,雖然數據未達統計學上的顯著意義,但翁啟惠昨日強調,就疫苗角度來看,逾八成病人有免疫反應,成效良好,試驗結果已算是「非常成功」,已為未來產品發展提供明確方向,對於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對抗乳癌的治療疫苗仍信心滿滿。他建議,浩鼎已可直接以第二期試驗結果和美國FDA談藥證,國內也可和衛福部談,如果不通過的話再進行第三期試驗,再擴大去了解有免疫反應的人之中有多少人是有效的。

翁啟惠說,試驗顯示,即使是免疫力不好的乳癌末期病人,試驗後還有超過八成的人有免疫反應,產生抗體,是「非常正面」的結果,尤其試驗是針對末期病人,通常免疫系統較差,若用在早期病人身上,相信成效會更好。而目前是因為試驗是以傳統方式設計的,將有無產生免疫反應的試用者都納入計算,才會造成統計上的不顯著。

翁啟惠認為,以疫苗的情況,應將沒有免疫反應的試驗者排除,只看有產生免疫反應的多少有效,「較有意義」。因為臨床試驗就是要找出哪一類型情況適用此藥物,以此而言,沒有免疫反應就代表沒產生保護力,因此應排除在統計之外。

翁啟惠認為,疫苗是要讓施打者能產生免疫反應,未必要用現有藥物標準來看待,應針對有免疫反應的病人,進一步檢視疫苗效果,未來也希望衛福部能考慮,針對疫苗和藥物的不同特性,制訂更合適的臨床試驗標準。

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院長羅世薰則認為,從學術觀點來看,不能任意解釋研究結果,若是未達標而須再次進行臨床試驗,只能再做,畢竟未來是要用在患者治療,嚴謹一點為佳。他也強調,乳癌類別很多,不太可能有一種疫苗通用所有型別乳癌,研發團隊也應進一步說明,此疫苗對各種型別乳癌的成效,以利未來可對症用於最適合族群,更切合臨床應用。

另一名以乳癌為專長、不願具名的醫學院教授更直說,很多研究換一套標準或許可說得通,但醫藥科學需很嚴謹,未達標就是未達標,況且每一項研究都有設定情境條件,送主管機關核准再試驗,因此一定要照遊戲規則走。

該名教授也指出,癌症疫苗屬於免疫療法,透過活化免疫細胞以達治療目的,雖然近年治癌藥品方面已出現進展,但疫苗方面卻是國內外都尚無理想結果,若是此次國內研究成品真的很好,就不必怕再試驗,雖然可能要再花上七、八年時間,但畢竟是要用於患者,嚴謹一點較好。

免疫療法臨床試驗評估指標的差異

目前藥品及疫苗,需先經過臨床試驗前的研究(含動物實驗),再進入人體臨床試驗,主要可分四期,第一期確認安全性與劑量、二期確認安全性與初步療效,三期再次確認療效,人數由少到多,則可向食藥署申請專家審查上市,許可上市後再作第四期檢視實際療效。

而疫苗免疫療法是幫人體增加免疫功能,過去臨床試驗都以病患無惡化存活期(患者接受治療後,可維持病情未惡化或復發前的存活期間,PFS)為主要評估指標;總存活期(患者治療後可延長壽命的期間,OS)及體液性免疫反應、安全性為次要指標。

但近年免疫療法盛行,國際新的主要指標改以OS為主,甚至免疫反應也被列入,主因若病患壽命能延長五至十年,則PFS指標將失去意義。此次浩鼎據了解就是PFS數據未達標。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