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中國藥業15年 從粗放仿製走向精細研發

【京華時報  2016-05-24  錢宇陽】

15年的發展,中國是一個制藥大國,是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但有些尷尬的是:活躍在這個大市場上的中國藥企,大多“小、亂、散、差”。不過隨著仿製藥質量一致性評價的實施,一些藥效差的仿製藥將被淘汰。而有一些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已經從粗放仿製走向精細研發,一批批國產新藥也面向公衆。

中國原研藥占比少

《2015年度中國醫藥市場發展藍皮書》顯示:2014年,中國七大類醫藥工業總產值達25798億元;累計完成銷售收入24394億元,同比增長13.06%;醫藥工業的利潤總額達2442億元,同比增長12.31%。

但有些尷尬的是:活躍在這個大市場上的中國藥企,大多“小、亂、散、差”。據介紹,中國有7000多家藥企,九成為小型企業;全球制藥企業50強中,至今沒有一家是中國藥企。中國藥企絕大多數從事仿製藥生產,研發創新藥的鳳毛麟角。

記者觀察到,不少出國旅遊的朋友熱衷買國外的藥品。“國外藥店的藥,包裝精美、說明詳細、服用方便、製劑質量也好。我們藥的原料並不差,但不重視消費者的需求,給人以‘粗’的感覺。這給我們企業提出了要求,醫藥工業升級換代勢在必行,老百姓不是有藥吃就行,他們對質量也提出了要求。”朝陽醫院藥事部主管藥師張徵介紹。

目前中國除了部分中藥獨家品種之外,中國九成的藥品都是仿製藥,尤其是在化學藥領域,目前中國已經批准上市了近四百種基因工程疫苗產品中,原研藥僅有幾十種,其餘的均是仿製藥。國信證券公佈數據顯示,中國仿製藥規模近5000億元人民幣,但質量堪憂。專家估算,目前中國仿製藥行業平均毛利率只有10%左右,遠低於國際上仿製藥平均40%—60%的毛利率。白熱化的價格戰,導致生產成本過度壓縮,藥效受損。

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助力優勝劣汰從2015年開始,中國陸續發佈一系列相關文件,推進化學藥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

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要求化學藥品新註冊分類實施前批准上市的仿製藥,凡未按照與原研藥品質量和療效一致原則審批的,要求在2018年之前開展一致性評價。

仿製藥是與原研藥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劑型、給藥途徑和治療作用的藥品。在中國,仿製藥基本滿足了公衆用藥需要,但目前面臨著質量參差不齊、仿製標準較低、部分藥品療效不確切等問題。“就像固體藥品片劑,國外原研藥要求在3~4條胃液、血液等不同pH值曲線下全部溶解,而一些中國仿製藥只能達到1個pH值,導致藥片難被吸收。還有一些仿製藥雖無毒無害,但‘安全無效’。”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據瞭解,中國的藥品,在進入新世紀之前都是由各省審評,在仿製藥標準的把握上是參差不齊的。進入新世紀以後,把各省的地方標準經過整頓統一上升為國家標準。但是在上升的過程當中,只把標準上升了,這些藥品是不是達到了與原研產品的療效並沒有系統的評價。“對已經批准上市的仿製藥進行質量和療效的一致性評價,這是補歷史的課。有些藥品在療效上與原研藥存在一些差距。”衛計委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專家孫忠實說。

 

經典低價藥難覓其蹤

過去這十五年,低價藥、廉價藥也面臨危機。例如今年,魚精蛋白針劑,難倒了等待手術的大批心臟病患者。魚精蛋白,全稱為“硫酸魚精蛋白注射液”,是外科手術特別是心臟外科手術中的常用藥。該藥療效好,價格低,市場售價僅為14.95元,一直被稱為低價救命藥,然而如今卻面臨短缺斷貨。據報道,因為缺藥,有的心臟病患者住院半個月了還不能手術。事實上,魚精蛋白的缺貨並不是今年才發生。在2011年,魚精蛋白就曾一度出現短缺。

針對短缺,當時的衛生部表示,為了避免此類低價藥品再次“缺貨”,有望將類似藥品納入基本藥物目錄,同時考慮探索能否按照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原則,遴選一批企業定點生產。同年9月,國家食藥監局下發了緊急協調硫酸魚精蛋白注射液生產保障臨床救治需求的通知。2012年,魚精蛋白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盡管如此,今年5月伊始,魚精蛋白依然面臨全國大範圍缺貨。

和魚精蛋白同樣命運的藥品不在少數。據估計,中國醫院臨床使用的低價經典藥約300至400種,解決了患者約80%的用藥問題。然而,近年來由於生產成本逼近甚至超過售價,許多經典低價藥已無跡可尋。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介紹,目前市場上一些品種的低價藥仍一藥難求。治療過敏性皮疹、過敏性鼻炎等過敏性疾病的撲爾敏,療效已被肯定,每天的治療費用才0.07元;治療胃腸不適、消化不良的大黃碳酸氫鈉片,1000片只要4元錢;治療抑鬱症的丙咪嗪,100片價格不足10元;感冒清膠囊(每盒1.8元)、導便的開塞露(每支0.5元)、助消化的大山楂丸(每盒1.6元)……這些老百姓耳熟能詳的廉價藥品,目前在市場已經很難買到。

為了改變低價藥難覓這種現狀,國家取消283種低價西藥、250種低價中成藥的最高零售價。被取消限價的藥品包括紅黴素、青黴素、阿莫西林、慶大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常用、廉價的藥品。同時要求,生產企業可在西藥費用日均不超過3元、中成藥日均費用不超過5元的前提下自主定價。

孫忠實表示,要解決低價藥問題,還需加快醫改,讓醫院願意採購、醫生願意開方,將生產、醫院、銷售整個環節打通,才可以解決經典老藥難重現的問題。“加快推進醫保付費方式改革,調動醫療機構優先使用低價藥品的積極性。藥品採購也應增強醫療機構的參與度,以優惠價格鼓勵醫院批量採購低價藥,以優質服務確保低價藥配送及時到位。”

中國醫藥產業需要創新

據業內人士介紹,2012年,全球創新藥市場規模高達6000億美元,但中國創新藥市場規模僅為50億美元左右。而美、英、日、韓等國最近幾年都制定了國家層面的醫藥創新發展戰略,中國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我們應在藥品質量上下功夫。從藥物製造水平講,中國實現了機械化、半自動化,甚至是自動化,下一步要升級到數字化,甚至到智能化、個性化,做到工藝精密,全程質量控制。

中國醫藥產業已具備了創新升級的基本條件。

近年來,中國學者在權威生命科學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數量成倍增長,本土的研發創新能力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技能短缺的障礙也逐漸被克服。中國制藥企業與歐美同行差距正不斷縮小。

2015年中國創新藥市場成果頗豐。中國原創抗癌新藥西達本胺在2015年獲准全球上市,它也是全球首個獲准上市的亞型選擇性組蛋白去乙酰化酶口服抑制劑。艾滋病新藥TMB-355靜脈注射型也在2015年獲得了FDA核准突破性治療資格,在此之前,它已獲得美國FDA核准快速審查以及孤兒藥兩項資格。此外,治療胃癌的重磅新藥阿帕替尼也是近年來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創新藥物。阿帕替尼的研發歷時十年之久,經過Ⅰ期到Ⅲ期的臨床實驗,獲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在國際上反響強烈。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表示,“創新藥列入‘十三五’規劃,能看出國家對藥物研發的重視程度已上升到戰略層面,中國制藥創新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制藥企業不能跟在別人後面做低端仿製藥,通過創新走到國際上去獲得認可,是早晚都要邁出去的一步。”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