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跨國藥企加碼“中國創造” 諾華全球第三大研發中心上海啓用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6-06-07  朱萍】

據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管委會主任楊曄介紹,目前全球排名前10制藥公司,已有8家在張江建立了研發中心。

近日,跨國藥企諾華投資10億美元、在上海建設的研發園區正式公開亮相。這是諾華繼瑞士巴塞爾、美國麻省劍橋之外的全球三大研發中心之一。據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管委會主任楊曄介紹,目前全球排名前10制藥公司,已有8家在張江建立了研發中心。

據瞭解,以往跨國藥企研發的模式正在改變,更多“中國創造、世界製造”的新藥或將誕生。諾華上海研發園區的新藥研發項目主要針對中國及亞洲地區的高發疾病如癌症、肝病領域。諾華集團全球首席執行官江慕忠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國是世界第二大醫藥市場,在諾華版圖里,中國市場從過去的前20位上升至前5位。

諾華上海園區600名研發人員據瞭解,諾華上海研發園區的新藥研發項目主要針對中國及亞洲地區的高發疾病,一是癌症領域,包括肺癌、肝癌、胃癌及鼻咽癌;二是肝病領域,包括慢性肝炎引起的肝纖維化、肝硬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目前,逾千名員工在此工作,其中包括約600名研發人員。

江慕忠透露,上海研發園區第一個創新項目、一款針對癌症病人特定靶點的化合物將於今年8月投入臨床試驗。與此同時,針對肝炎和肝纖維的新藥以及多靶點治療肺癌的新方法很快也會進入臨床試驗。“這些新藥將在上海張江研發,在全世界各地生產,真正實現‘中國研發,世界製造’。”“中國非常注重科技創新。每年中國用於研發的資金達到2000億美元,這個數字僅次於美國。中國的高校畢業生數量巨大,每年有3萬名博士畢業,約250萬理工科學生畢業,這個數字是美國的5倍。中國的人才優勢將在中國的創新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江慕忠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諾華集團大中國區主席尹旭東進一步指出,上海研發基地的投入使用也有助於解決創新藥上市節奏緩慢的問題。“按照中國政府對進口藥的傳統審批路徑,一個品種的進口藥上市需要5-7年。但如果將一期、二期和三期臨床試驗都在中國完成,就有望通過國家進口新藥審批快速通道。以正在申請的慢性心衰藥物EntrestoTM為例,如果新路徑審評成功,上市時間會縮短3年。”另據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際制藥企業在中國設立研發機構,而且選址以北京上海居多。比如,設在上海的禮來中國研發中心、(上海)阿斯利康東亞臨床研究中心、上海羅氏(中國)研發中心、諾華(中國)生物醫學研究中心;以及設在北京的拜耳中國藥物發現-創新中心、默克雪蘭諾中國研發中心、默沙東研發(中國)有限公司等。

“北京集結了國家監管部門、審評中心、中檢所等,無論是業務的辦理還是溝通都很方便;而上海則是整個長三角的中心,中國不少優質藥企聚集在此,而且上海的國際化程度也非常好,如張江已經顯現出聚集效應了。”一位業內分析人士指出。

據上海市副市長周波介紹,目前上海的外資研發中心約400家,占全國的1/4左右,其中世界500強企業研發機構約120家,占全國的1/3。“今年初中央批復同意建設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諾華為代表的跨國企業不斷加強創新領域的投資,將成為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支撐。”另據張江高科技園區管委會主任楊曄介紹,目前全球排名前10制藥公司,已有8家在張江建立了研發中心。

 

補強式收購聚焦現有業務

諾華布局上海研發中心,實際仍是圍繞其“創新”的核心。而且,近幾年,諾華開始逐漸剝離集團內的非處方藥業務,將研發投入更加集中到處方藥的創新上來。2015年諾華與另外兩大制藥巨頭葛蘭素史克、禮來達成資產置換協議,獲得了GSK的腫瘤業務生產線,同時將除流感疫苗之外的疫苗業務以及動物健康業務置換了出去。

5月17日,諾華宣佈將腫瘤列為諾華新的單獨業務板塊,與諾華制藥一起並為諾華創新藥。此前還有消息傳出,諾華將考慮以140億美元出售其持有羅氏制藥的股份,為腫瘤業務及未來更多的並購輸血。

對此,江慕忠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獨立腫瘤業務是為了提高腫瘤藥物研發的決策效率,同時將創新的重點清晰地落在不同的治療領域。“諾華對羅氏的投資,是屬於有價值的財務投資,若有機會變現這部分股權用於更高投資回報的戰略領域,我們會考慮做,如補強式並購。但是目前並沒有立時變現的迫切感,我們會等待時機。”江慕忠進一步解釋稱,諾華未來可能考慮的並購,是在現有的業務領域之內(創新藥、非專利藥和生物仿製藥、眼科保健),能夠給諾華帶來10億美元到50美元億收入的補強式並購。“通過這樣的並購,我們的目標是夯實現有業務和後續產品線。我們未來的新藥,很大程度仍然依賴於諾華自身的研發工作來創造出更多的新藥,但我們不會找外部的合作伙伴純粹當作財務引進用於諾華自身藥物的發現。”對於新藥研發方面,尹旭東補充稱,上述8月份擬即將進入臨床試驗的候選藥物,在臨床試驗過程中的成功率不超過10%,但無論成功與失敗,都將投入巨額資金。“新藥研發是一個漫長的路程,我們不但要在中國建立新藥研發的自主創新能力,完成新藥研發的每一個臨床試驗階段,還要投入巨資,並且承受失敗。”而對於時下關注度較高的跨國藥企“降價進醫保換市場”的事件,江慕忠表示諾華亦在高度關注中。對於支付性問題,江慕忠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舉例稱,諾華正在全球推行新的定價嘗試“output-based”基於產出的定價,也可以稱之為“按療效支付”。

“諾華與一些國家的醫保機構合作,根據治療的結果支付費用,而不是僅僅根據醫生處方藥物的數量來支付。譬如上述提到的藥物EntrestoTM,基於我們目前拿到的臨床數據,認為這個藥物可以幫助降低20%的住院率。所以我們正與一些支付方磋商,相關機制是在基本費用基礎上,諾華若能夠實現20%的住院率降低,支付方需要再多付一些費用作為回報,因為我們通過降低住院率幫助支付方節省了資金;如果我們沒有完成降低20%的住院率的目標,我們要退回給支付方一部分費用。這就是基於產出的定價。”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