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生醫投資吹東風 國內新藥、創新醫材待價而沽

【工商時報  2016-11-21  記者杜蕙蓉】

亞洲龐大的人口紅利和新興生醫市場商機誘人,吸引過去一向僅鎖定歐美投資的國際創投和醫藥大廠紛紛東進卡位,而國內新藥和創新醫材更是待價而沽!健亞董事長陳正認為,癌症免疫療法、中樞神經、眼睛相關疾病的預防治療和華人特有疾病將是新一波投資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以國內近年的授權和投資案來看,先前醣聯授權日本大塚製藥、智擎授權美國MERRIMACK、藥華授權AOP,分別是治療大腸癌、胰臟癌和抑制紅血球增生用藥,專注的是癌症和罕見疾病用藥。

而新近太景和大陸東陽光合資,著墨的是華人疾病的C肝用藥,而此次諾華創投基金相中的善醫和臺大等二校一院RS-D7新創團隊,則以神經再生和中樞神經用藥為主;另外,10月間矽谷高階醫材極富盛名的INCEPT,與臺生醫簽署包括交互投資、合資等戰略合作協議,聚焦腦神經外科及心血管導管手術應用領域。

此外,基亞疫苗最近結盟美國疾管局(CDC)和授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開發登革熱疫苗,也都是臺灣、大陸、東南亞地區容易發生的疫情。

專家認為,從國際藥廠和創投機構開發的新藥和投資標的來看,新興亞洲市場的潛力和華人疾病已是大家爭相卡位的市場,成功開發C肝藥的GILEAD是美國生技公司,而諾華創投基金、維梧創投(VIVO)和矽谷等創投公司跟進來臺投資,也為臺灣新藥和創新醫材創造不少機會。

陳正認為,儘管浩鼎乳癌新藥解盲不如預期,但不容否定的是臺灣醣化學的免疫療法在癌症上臺灣仍具國際領先地位,加上生控的核心融合蛋白平臺技術應用於開發子宮頸癌或肝炎等疫苗已有初步的成效。

另外,心悅開發的系列中樞神經用藥,更拿到美國FDA突破性療法資格,都代表臺灣已具備有力拚的優勢。未來如何切入本土性疾病,從法規優勢站穩腳步,進入市場,再進一步開發其他新用途,進入主流市場,或結盟國際藥廠和創投將是當務之急。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