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新興市場拉動 中國市場成外資藥企福地

【北京商報(中國) 2017-02-14】

跨國藥企2016年財報相繼出爐。在集體經歷了“棄車保帥”、分拆非核心區塊的業務調整後,聚焦核心藥物研發的跨國藥企去年的業績普遍叫好。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在成為各藥企角力場的同時,也提供了豐厚的利潤和更大的想象空間。

業績普遍叫好

外資藥企去年業績普遍叫好。盡管當下還有一些製藥企業並未公佈2016年的業績表現,但2016年嬌生公司(J&J)銷售霸主的地位似乎已經沒有什麼懸念。根據嬌生2016年財報,2016年已實現718.9億美元的銷售額。盡管相較於去年只有2.6%的成長率,但在絕對數值上,已經超過了AbbVie、AstraZeneca、Eli Lilly三家公司2016年銷售的總和。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跨國藥企全球銷售三大巨頭的寶座基本上都是被輝瑞(Pfizer)、Roche、Novartis所佔領,區別只在於前三名排名的變化。但這樣的格局在近年正在被逐漸打破,曾經的王者面臨著競爭對手帶來的巨大壓力。此次躍居榜首的嬌生,銷售額超過第二名輝瑞接近200億美元,其競爭實力可見一斑。

嬌生的爆發源於其處方藥業務的大幅成長。2016年,嬌生處方藥業務實現334.6億美元的銷售,較去年同期成長6.5%,已經占總營收近一半左右。但這種成長也主要來自中國本土市場方面。2016年,嬌生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成長為9.8%,而在國際市場銷售的成長則僅為1.8%,相較之下則顯得幅度略小。

排名第二的輝瑞在去年創造了528億美元的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11%。僅管2016年遇到了產品專利到期、13價沛兒成人疫苗在美國營收下降等不利因素,輝瑞依然表現出強勁的成長潛力。

位於三四名的瑞士兩大巨頭Roche和Novartis側重研發,長期穩定在第一梯隊。2016年Roche銷售額為505.76億瑞士法郎,較同期成長4%,製藥業務銷貨收入391.03億瑞士法郎,診斷業務銷貨收入114.73億瑞士法郎,研發投入99億瑞士法郎。

新興市場拉動業績

從幾家大公司的數據上看,中國市場都成為了拉動國際藥企業績的利潤奶牛。舉例而言,AstraZeneca在美、歐、日、加拿大等成熟市場的表現全線下滑,新興市場(包括中國、巴西、印度、墨西哥、俄國、土耳其)的表現一枝獨秀,特別是中國貢獻了26.36億美元的銷貨收入,占整個新興市場的45%,成為AstraZeneca全球業績的最強支撐。

中國市場同樣為Roche的收入成長貢獻了重要力量。在藥物部門,中國部分省份批准Herceptin納入醫保報銷範圍是其銷量實現4%成長的主要推動力之一;而Roche診斷部門在亞太地區銷售額16%的成長幅度中,中國市場的貢獻占據了50%,是Roche亞太市場發展的主力。

IMS曾發佈產業預測,未來幾年成熟市場和新興藥品市場之間的成長差距會不斷加大。報告指出2018年以前,預計新興醫藥市場藥品銷售額將占全球市場總值的1/3(與美國市場並駕齊驅),且對市場價值成長的貢獻率近60%。相比之下,所有已開發國家市場(包括美國)屆時對市場價值成長的貢獻僅占25%。全球市場成長潛力的重心已明顯偏向了新興醫藥市場。

目前,中國新藥快速審批已顯現出新的商機。根據中國CFDA公佈的新藥優先審評政策,申請人在歐盟、美國同步申請並獲准開展藥物臨床試驗的新藥臨床試驗申請,或在中國境內用同一生產線生產並在歐盟、美國同步申請上市且已通過其藥品審批機構現場檢查的藥品註冊申請可以優先審評。有不願具名的外資藥企高階主管表示,原先外資新藥進入中國,通常需要5-8年的申請期,導致大量新藥審批落後,增速之後,“原來積累的沒有進入中國市場的新藥可以快速進來,成為我們新的市場成長點,這是我們現在最看好的領域”。

新藥競爭激烈

縱觀各大藥企的研發佈局,在抗腫瘤藥和免疫藥物方面各有側重,競爭激烈。市場關注度較高的藥物包括:Bristol-Myers Squibb針對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NSCLC)等適應症的Opdivo,Merck Sharp & Dohme旗下的產品Keytruda;嬌生Imbruvica;Roche的Tecentriq為美國FDA首個批准用於治療膀胱癌的免疫藥物等。

同時,生物相似藥的崛起也給外資藥企帶來了巨大的壓力。Roche集團主管Severin Schwan表示Roche正在“經歷一場轉變”,收益可能會首次因為歐洲市場上出現的生物相似藥而下降,但在去年一年之內推出四種新藥依舊是公司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壯舉。“銷售額的成長全靠新藥拉動,我們希望這股勢頭能夠持續下去,”Schwan表示,畢竟Roche在癌症治療領域的暢銷藥Herceptin和Avastin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生物相似藥的挑戰。

近年來,中國國產創新藥在全球市場的話語權也在同步提高。去年4月,藥明康德研發生產的創新腫瘤免疫候選藥物IMP321被正式用於比利時IIb期臨床試驗,成為首個在歐盟地區獲批臨床試驗的創新藥;2015年10月,綠葉製藥研發的利培酮微球注射劑也被FDA獲批提交新藥申請。近年來,中國藥企在研發投入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恒瑞醫藥、海正醫藥的研發投入比已接近10%。對於外資藥企來說,持續的新藥研發投入和業務區塊併購,仍將是2017年壯大自身力量的主要策略。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