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中國CRO龍頭無錫藥明康得 啟動大陸A股IPO

資料來源:https://finance.ce.cn/rolling/201703/27/t20170327_21440500.shtml

無錫藥明康得宣佈其已啟動登陸A股計畫,擬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並上市,現正接受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的輔導。。

至此,藥明康得從美股私有化回歸,再三步走分拆上市之路走到最後一步。其資本市場版圖,將擴張至A股、新三板、港股。

根據23日晚間公告,無錫藥明康得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發起人為Glorious Moonlight Limited、SUMMER BLOOM INVESTMENTS (I) PTE. LTD、G&C VI Limited、WuXi AppTec (BVI) Inc.、ABG-WX HOLDING (HK) LIMITED、嘉世康恒(天津)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HCFII WX (HK) Holdings Limited、G&C IV Hong Kong Limited和上海金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

輾轉從紐交所上市到私有化退市,而後回到中國證券市場,歷經十餘年,藥明康得每一次的資本運作背後都是創始人李革和這家公司野心的不斷升級。

成立七年後,2007年8月9日,母公司無錫藥明康得(開曼)有限公司正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此時,擁有2000餘員工的藥明康得已經躋身全球領先的藥物研發和生產服務供應商行列,向全球製藥公司和生物製藥公司提供一系列全方位的外包增值服務。到了2015年,公司員工數量超過一萬人。

這次紐交所上市卻為同樣7年後的退市埋下了伏筆,業界一直認為,不僅藥明康得在美股市場被低估,李革對藥明康得持有的抱負,也難以在紐交所實現。

2015年退市時,中國創業板上市的CRO企業泰格醫藥,當時的本益比為71倍,估值約為109億元人民幣,其估值高峰時甚至超過260億元人民幣。不僅如此,在A股指數達到高峰時,中國市值超過200億元的醫藥股比比皆是,恒瑞醫療市值已經超過800億元。而藥明康得作為中國CRO的龍頭企業,在美股市場的本益比是30倍,估值僅約30億美元。

另一方面,李革在藥明康得開展了一系列投資和業務拓展。從2014年開始,藥明康得投資業務覆蓋基因體、生物分析、藥物代謝、和細胞治療等。這一系列動作並未得到積極的市場反應。“在2015年3月,我們在季度財報中準備了一頁內容,上面列舉了我們將持續發展的重點平臺板塊,以及將開始投資的新興機會。季度財報後,我們的股票非但沒有上漲,反而下跌了20%。我對這個結果感到非常失望。我們想要保持創新,卻不能得到正向的激勵。因此我覺得是時候回歸私有化了。回歸私有化能夠幫助我們更加大膽地投資平臺建設,更加靈活地把握新興機會。”此前藥明康得董事長李革在接受媒體有關私有化回歸問題的採訪中透露。2015年3月5日藥明康得公佈2014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財報以及隨後3月13日宣佈在費城新建CAR-T工廠後,甚至引發投資者拋售股票,股價也從3月初的40美元左右下跌至3月13日的34.39美元,跌幅超過16%。

2015年8月,藥明康得宣佈與包括該公司董事長兼CEO李革在內的團體達成33億美元的私有化約束性協定。2015年底,藥明康得完成紐交所私有化退市,市值33億美元。

藥明康得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楊青曾表示,藥明康得的確不滿足於僅僅被簡單地歸成研發服務型公司,而是一個具有開放式一體化的研發能力技術的全球性的平臺,這個平臺可以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能夠為客戶和投資者創造更大的價值。“我們經常會覺得無論是像阿裡巴巴也好、亞馬遜也好這樣平臺性的公司,是我們努力的方向。當然,我們非常看好中國大健康產業的蓬勃發展。我們需要在今後幾年之內,從今年開始對公司的技術能力平臺進行大規模投資和建設。”

現在,藥明已經成長為一家集臨床前CRO和臨床試驗管理,以及生產於一體的企業。它手中還有一支風險投資基金,自2011年成立至今,已經投資近20個項目,主要針對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領域的公司開展投資。

今年1月,藥明康得下屬掛牌新三板公司合全藥業發佈公告稱,將以15.2億元人民幣,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的標的資產為上海藥明康得持有或擁有的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Service製劑開發服務部門(以下簡稱“PDS 部門”)全部資產與負債。藥明康得將PDS資產裝入了旗下這家主要為跨國製藥企業提供定制的醫藥生產研發外包服務(CRO業務)公司中,進一步完善其上下游的產業鏈。合全藥業,將主要負責其小分子藥物中間體,原料藥和製劑的研發生產服務業務。

同月,藥明康得旗下全資子公司藥明生物正式公佈赴港上市申請說明書。藥明生物主要從事生物製藥行業的外包,提供從生物藥探索、開發及生產服務。業務模式以“跟著藥物分子發展階段擴大業務”為策略,由於客戶的生物製劑通過生物製劑開發過程推進並最終實現商業化生產,每個項目的收益隨著項目推進而增加。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