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新星+新技術 生技走進世界

【工商時報  2017-06-26  記者杜蕙蓉】

台灣生醫產業繼新藥和創新醫材逐步展現能量後,目前正積極接軌當紅的基因編輯、精準醫療和免疫細胞療法等新趨勢,除了有90年後期竄起的生技天王外,新近的的投資案也有育世博、震泰、瑞磁ABC-KY、冠科-KY等,加上生技展,MIT副教授盧冠達和賽默飛(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前診斷事業群總裁蔡裕庚,也為產業帶來不少新契機。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表示,生技業有實力可以走進世界,要盡量讓世界看到台灣。實際上,台灣生醫業有能量,也有海內外人才和技術,只是需要資源整合、鬆綁法規和資本市場配合。

李鍾熙說,台灣人才輩出,今年的生技展,不僅有「很厲害的盧冠達」,也有成功創之診斷試劑被成功收購的蔡裕庚,加上台灣在美國製藥業事業最成功的代表人物華生藥廠(Watson)創辦人趙宇天和生技四大天的IMPAX 創辦人許中強,在在突顯台灣在生醫產業有豐沛的資源和人才可以傳承交替。

2016年加入維梧資本擔任創投合夥人的蔡裕庚,過去任職賽默飛(NYSE:TMO)擔任診斷事業群總裁時,該業務全球年收入達20億美元。他曾創辦數家檢測公司,都成功上市和被收購,有豐富的創業、併購及公司管理寶貴經驗。

法人認為,過去台灣在發展精準醫療領域上,由於各公司規模太小,較不受關注,但近年在冠科和瑞磁來台掛牌後,其技術和已有國際授權合作案,將加速國內診斷試劑產業的發展。

另外,才剛興起的免疫細胞(CAR-T)療法,則有前羅氏製藥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楊育民與旅美創業家蕭世嘉創辦的育世博、曾任職於中天集團旗下的泉盛和協和新藥的李冬陽投資的震泰搶攻,兩家公司也分別獲郭台銘旗下的永齡健康基金會H.Spectrum加速器、美國波士頓孵化器相中,進行育成孵化。

育世博和震泰合作的免疫細胞療法,由於在抗癌研發深具潛力,國內開發抗癌新藥的大公司也在積極洽談合作中,顯示生技業世代交替,新技術崛起將可望順勢接軌國際。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