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TQF認證成絆腳石 保健食品外銷 大卡關

【工商時報  2017-07-14  記者杜蕙蓉】

保健食品南進大卡關!業者指出,由於台灣實施的是TQF認證,而非國際公認的GMP認證,導致產業外銷滯礙難行,眼見預估2020年達1,184億美元的保健食品商機就要飛了,業界目前正積極籌組「臺灣保健食品工業同業公會」自救,期望能殺出一條血路。

一直力促成立公會集廠家力量打進國際舞台的生展董事長陳威仁表示,由於目前產業類別中缺「保健食品」科目,在無法籌組「同業公會」凝聚力量與策略下,8/2將先成立台灣保健食品產業發展協會來暖身。

飽受非國際公認GMP認證之苦的保健食品廠,目前在馬來西亞的雙鶴公司,雖然把靈芝打得很響亮,但因在台灣生產的靈芝沒有辦法拿到GMP認證無法出口,另外包括利得等牛樟芝廠商也一樣出現困境,積極搶進東南亞的葡萄王也只能先銷售原料。

除了保健食品外,麗豐-KY成功在中國打克麗緹娜品牌,目前擁有3,600家店面,是亞洲最大的連鎖通路店面廠商,董事長陳碧華幾年前本來規劃回台投資建廠,生產美容保養品外銷海外,卻也因沒有比較權威的GMP等認證,在無法創造產品差異化下只能作罷。

陳威仁表示,美國和日本都在 2015分別成立保健食品項目辦公室(ODSP)、「機能性表示食品」制度,而推波產業快速成長。

陳威仁指出,過去台灣也有GMP制度,但前幾年發生的塑化劑等食安事件,政府把製造廠查核由GMP改為委託民間組織的 TQF認證,但全球都是公認GMP認證,台灣的TQF根本行不通,出口國的認證障礙、高關稅、原料素材源頭管理、國內食品衛生法規日趨嚴峻等問題,都明顯讓台灣保健食品海內外市場發展愈來愈困難。

有鑑於產業公會可以協調同業競合關係、增進共同利益,帶動產業發展,陳威仁認為成立「臺灣保健食品工業同業公會」,讓產業有「發言權」很重要。


政策搬石頭砸腳 產業怨聲載道

【工商時報  2017-07-14  記者杜蕙蓉】

台灣俚語有句話叫「三八假賢惠」,綜觀生技產業一連串的事件,不管是一例一休、技轉案、稅率或保健食品的TQF認證,看起來都是政府搬石頭砸腳,讓民間產業怨聲載道,對政府的「假會」真的很無言!

依穀類研究所進行分析,過去保健食品外銷與成長幅度遠高於內銷市場,從2006年開始,保健食品產值平均年成長率約9%,但2011年塑化劑事件後,保健食品產值成長率降至約5%;頂新等食安事件後生產工廠GMP制度改為TQF,造成產品出口證明的通關障礙。

由於欠缺GMP認證無法出口,大江生醫去年營收20億元中,大陸的業績貢獻大於台灣,但該公司從台灣出口的面膜金額占全台灣9%,膠囊保健食品占14%,非膠囊定劑更高占25%,看到這樣的數據,不知道政府是覺得大江很棒,還是檢討自己成為阻礙產業發展的元凶。

稅率也是一樣,每年都有生技產業的員工變成「賣身奴」,叫苦連天,也多方陳情認為國內很多稅率和股票買賣限制非常不合理。中裕執行長張念原認為,在美國員工認股只要向主管機關預先申報,就可以按約定處分,不會有內線問題,主管機關只要照著學即可,不理解為何台灣一直不做,就任由問題一直存在。

技轉和一例一休就更不用說了,生技是新創產業,為了打世界盃,常常都要和國外連結,但時差卻會讓上班時間出現落差,而一例一休就造成企業和員工間的心結;技轉則是讓學研單位更畏縮,產業發展更辛苦。

面對這種窘境,政府的「學半套」,不會裝會的心態,才真的是讓產業走不出去。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