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港大發現抑制劑助治肝癌

【蘋果日報  2017-10-31  記者于健民】

近年醫學界積極研究以免疫療法治療癌症,但現時無法有效抑制因B肝病毒暴增而引發的肝癌。港大醫學院病理學系的研究發現,一種較常用於醫學實驗的蛋白酶抑制劑,能夠阻截肝癌細胞形成防衞網,讓身體的免疫細胞更有效地殺死癌細胞。團隊指研究已在動物實驗取得成功,如日後能應用於臨床治療,料近70%肝癌病人都能適合,惟需要近10年時間繼續研究。

肝癌是第3號癌症殺手,2015年有1,571人死於肝癌,僅次肺癌及大腸癌。港大醫學院病理學系系主任吳呂愛蓮表示,肝癌的發病率高、存活率低,中至晚期的肝癌病人即使接受切除手術,5年存活率只有接近50%;化療及一般藥物治療的作用亦不大,本港現時所用的兩種標靶藥只能延長晚期病人數個月壽命。免疫治療對肝癌療效亦不顯著,尤以B肝引發的肝癌為甚,相信臨床上不足20%病人接受治療後有好轉。

破解癌細胞防衞網

該學系助理教授黃澤蕾解釋,人體的免疫細胞T細胞具有消滅癌細胞功能,但癌細胞能與抑制性骨髓細胞組成防衞網,令T細胞無法起效。針對肝癌的免疫療法所採用的蛋白酶抑制劑ENTPD1,未能有效阻截防衞網形成。該系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另一種蛋白酶抑制劑ENTPD2,可阻截癌細胞與抑制性骨髓細胞積聚,從而破解防衞網,令T細胞可以殺死癌細胞。

黃表示,該系把24隻有肝癌腫瘤白老鼠平均分成4組,分別注射不同的蛋白酶抑制劑,發現接受ENTPD2的一組老鼠,不單癌腫瘤面積明顯縮小,治療後90日的存活率為40%;接受了ENTPD1及ENTPD2的一組老鼠,90日後全數存活,切片化驗顯示腫瘤完全消失。

她指,結果反映兩種抑制劑以不同方法嘗試讓T細胞消滅癌細胞,以此推論,ENTPD2可能更有效對付因B肝引發的肝硬化或腫瘤。她指,是次研究或對未來研發新藥有一定指向,惟要在臨床應用,相信需要近10年時間。研究成果已於上月的科學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登。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