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基改細菌能治病 美啟動人體實驗

越來越多研究顯示,經基因改造的細菌能治病。英國《Nature》期刊日前報導,包括大腸桿菌在內的基改細菌,正被用於人體實驗,為疾病治療帶來新希望。

《Nature》指出,人們常服藥來擺脫有害的細菌,如今反將基改細菌變救命藥物的發展日新月異。已有幾家公司開始用基改細菌治療腦部、肝臟等器官的毛病,部分基改細菌甚至能殺死其他有害細菌。美國當局已核准幾項使用基改細菌的基因療法實驗,然而,細菌之間彼此分享DNA,是否會造成長期安全隱憂,有待觀察。 
用細菌進行基因治療的想法始於1990年代,初期的臨床實驗結果有好有壞。近年「人體微生物群系」(human microbiome)會影響健康的證據越來越多,帶動相關研究的進展。研究人員將從人體或食物發現的細菌進行基改工程,用來治病。 
新加坡國立大學合成生物學家張馬修(譯音)說,基改細菌具有治療多種疾病的潛力,他的團隊正使用基改大腸桿菌和乳酸桿菌,來辨識和破壞有害細菌。他說:「這是一個發展迅速的領域」,他正與新加坡政府討論要開始臨床實驗。 

仍有未知的風險

另一基改細菌的研究鎖定先天性胺基酸代謝異常疾病「苯酮尿症」。由台灣人盧冠達創設的美國麻州生技公司Synlogic近日宣布,他們在猴子實驗利用基改大腸桿菌獲得良好治療成果,今年4月開始在健康的人身上做臨床實驗,若證實安全,將以苯酮尿症患者做實驗。
馬里蘭州生技公司Intrexon則以基改乳酸乳球菌,對200名癌症患者做臨床實驗,看看用它漱口,能否避免化療造成的口腔潰瘍副作用。加州Osel生技公司今年稍晚將向當局申請核准,將基改乳酸桿菌用於預防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
不過,要將基改細菌推上市前,科學家得更了解這些細菌如何跟人類互動,因為它們的效果不如藥物那麼明確。另一風險是基改細菌可能將它們帶有的人類基因傳給體內的其他細菌,造成未知的後果。
為避免這種情況,部分生技公司改以細菌的染色體而非質體(plasmid)進行基改,並建立生物自毀開關,避免基改細菌在體外存活,引發不可預知的後果。

(蘋果日報)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