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台灣技術+香港融資 抓住大陸生醫商機

中國大陸每年新增百萬銀髮族,醫療藥品需求不斷擴大,顯現出生技醫療市場商機龐大。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學院研究教授鄭漢其指出,大中華區將成為下一波推動醫療發展的推手,港台兩地的生技業若成為盟軍,定能發揮1加1大於2,掌握商機,邁向大陸和國際消費市場。

鄭漢其表示,台灣生技產業研發人才素質高、品質管理能力強,且具備國際藥廠管理和國際技術轉讓的豐富經驗,現時面對台灣市場規模小,可擷取香港輻射大陸市場的優勢補足。香港得益於大陸的開放及發展,鄰近廣東省高消費力的市場。香港更將與和深圳共同發展落馬洲河套地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在生物科技發展扮演要角,點燃創新科技新經濟發展的引擎。

鄭漢其說,根據大陸前瞻產業研究院的報告,醫療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增長迅速,2016年約96.61億人民幣,增長37.9%,2017年已超過130億人民幣,增長40.7%,而2018年有望達到200億人民幣。

針對全球潛力最大的「預防醫學市場」,鄭漢其分析,大陸每年因腦卒中死亡人數近200萬,目標到2020年,腦卒中發病率增長要降到5%以下。台灣在這方面的醫療水平具有優勢,而香港是國際的集資融資平台,兩地攜手截長補短,前景相當可期。

獲全球383件專利的太景生物科技公司已成功切入大陸市場,董事長許明珠暢談其布局經驗時表示,太景的抗細菌感染新藥太捷信(奈諾沙)膠囊已在大陸上市銷售,進入80多家醫院。此外,射劑型今年亦有望今年獲批。

許明珠表示,大陸2010年藥品銷售額從四百多億美元,快速成長至2016年超過1千億美元,成為全球重要的藥品市場。快速成長的醫藥消費可助長台灣的藥品研發,而香港交易所今年4月底開始允許未有營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主板上市,更為台灣生技業提供國際資金活水,兩岸三地攜手可建立互利共嬴的合作模式。


港台生技合作 佈局新機贏未來

生物科技成為高增值新興產業,是促進經濟增長主要動力之一,台灣擁有優異的生技人才和技術,而香港具備完善法規和融資環境,兩地攜手合作共創商機,打進中國大陸及國際市場。

「2018港台經貿合作論壇」6日於台北舉行,以「佈局生技新機 攜手共贏未來」為主題,邀請港台兩地專家與業界翹楚獻策,超過250位兩地產業及相關人士共襄盛舉。論壇由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與《今周刊》共同主辦,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及臺北市香港商業協會協辦。

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副主任朱浩致詞時表示,香港和台灣面對未來的人口結構調整,在發展生物科技方面有龐大潛力,兩地各自擁有優勢,若能截長補短,定能在國際展現實力。

科學園已成為香港的生物科技發展基地,有近100間公司進駐。為推升研發動能,朱浩表示,香港當局已預留100億港幣,在香港科學園建設2個科技創新平台,包括醫療科技創新平台,期望吸引世界和大陸頂尖科研機構和企業,與香港的大學及科研機構合作進行研發。

香港匯集不少生物科技方面的世界級專家,朱浩指出,大專院校正致力充實生技人才庫,也吸引到國際一流的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研發「鴕鳥抗體」的Maz World等公司落戶進行研發。

朱浩說,台灣在生物科技領域擁有科研優勢,若能進一步與香港業者合作,不僅能互補優勢,鞏固各自的發展基礎,更可拓展業務,把握亞太區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療科技市場的機遇。

至於港台兩地如何攜手合作?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主席吳永嘉分析,港交所4月新修訂《上市規則》,向「同股不同權」架構的企業、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以及第二市場上市的業者招手,提供生技產業資金解決方案。

另外,他表示,香港當局設立「創新及科技基金」,已資助約500個項目,金額超過10億港幣,同時也向台灣公司在內的全球企業遞出橄欖枝,若在香港成立公司,可以本地企業身分申請資助研發。

吳永嘉說,為強化港台兩地合作,香港科學園針對研發為主的企業,提供優惠租金租用園區,而明年園區也將建成新的科研大樓,歡迎台灣業者赴香港落戶。

他表示,生物科技見證人類壽命的延長,我們這一代如果出席老人家壽宴,祝賀詞不應該是「長命百歲」,而應該是「長命千歲」。

(工商時報 文/許碩芸)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