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青年十大癌症死亡率僅女性乳癌上升 整體死亡率5年下降14%

根據衛福部統計,二十至四十四歲年輕族群的癌症死亡人數,從二○一三年的二四五二人減至二○一七年的二一○六人,下降約十四%。但在十大癌症死因中,僅女性乳癌的死亡人數上升,從二○六人增至二二四人、上升約八.七%,其餘九項呈現持平或下降。

整體死亡率 5年下降14%

台灣乳房醫學會秘書長、台北榮總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曾令民不諱言,確實發現四十歲以下乳癌患者的治療存活狀況相對不理想。不過,他認為應進一步檢視死亡率,會比死亡數更客觀。

曾令民指出,年輕族群乳癌惡性度與其他年齡層並無顯著差異,治療成效較不理想,可能是年輕女性乳房組織較密實、較難摸到硬塊,且政府補助篩檢限四十五歲以上或四十歲以上有家族史女性,造成年輕女性發現不易,確診期別較晚。加上在療程中,可能對於荷爾蒙變化耐受性較差或有生育等考量,影響服藥順從性,導致治療不完整。

乳癌拒絕化療 纏鬥4年不治

原本從事科技業的孫小姐,四十二歲發現乳癌,腫瘤大小約○.五公分,接受全乳房切除手術與放射線治療後,卻拒絕化療。兩年半後癌症復發,轉移至膽管,纏鬥四年多仍不治,離世前告訴家人:「我就是不乖,拒絕會痛的治療,才變成這個樣子。」

子宮內膜、卵巢癌罹患率微增

乳癌之外,年輕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近年都有些微成長趨勢。北醫附醫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說,就臨床上來看,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兩種癌症的罹患年齡層確有下降、人數也增多。他提醒,這兩種癌症起因和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子宮內膜異位症有關,年輕女性應多注意。

至於年輕族群其他九大癌症死因,二○一七年「攝護腺癌」死亡人數與二○一三年一樣掛零、「結腸、直腸和肛門癌」略增一人算持平,其餘「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肝和肝內膽管癌」、「口腔癌」、「胃癌」、「胰臟癌」、「食道癌」、「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下降約五.六%至三十一.三%。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基隆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正旭認為,年輕族群罹癌後因體力、營養補充吸收較佳,對治療耐受性較高,加上醫療科技進步,手術不一定要開大刀,以及抗癌新藥選擇多,都有助於提高療效,提高存活率。

(自由時報)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