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訊息
IBMI
  精準醫療 in Taiwan!3D 傷口量測系統用「雷射」精確記錄,創造可靠診療數據

時下城鄉醫療資源分布不平均,常常出現偏鄉患者花大把時間才能接受診治的情況,且偏鄉醫院醫生少、設備缺乏,容易導致病患錯失黃金救治時間。然而伴隨網路、AI、機器人的出現,「遠端醫療」成為醫界與科技協作的新契機。而在遠端醫療體系中,智慧傷口量測系統尤其重要。

台灣社會高齡化,65 歲以上失能人數已達 78 萬人,其中又以糖尿病足、壓瘡、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為 3 大隱憂;傷口照護成為重要課題,現階段傷口評估仍採用人工、目測範圍大小,用皮尺設量、相機拍照,醫師人員再去描述傷口的狀況,大多都是技術傳承、經驗使然。

傷口量測只靠口述,無法精準掌握病情

台南奇美醫學中心整形外科主治醫師林祐丞指出,透過不同的醫護人員轉述傷口的狀況,醫師很難真正從對話中,精準了解患者傷口情況;但隨著醫學與科技的進步,透過「3D 智慧傷口量測系統」測量,以「雷射」方式量測傷口長、寬、深度,可以避免醫護人員溝通上造成的轉述或紀錄誤差。

他強調,舉凡糖尿病、洗腎、服用免疫抑制劑、動脈疾病等患者,每次到門診看病,病況的變化其實僅有一點點,有時肉眼根本看不出來;藉由「3D 智慧傷口量測系統」測量傷口,醫師比較能夠了解,患者傷口是否每一次回診都有進步或退步,能夠有足夠的紀錄及科學證據讓醫師知道,是否需要改變治療方式,還是用現有的治療方針繼續治療。

短時間蒐集、分析傷口數據,有效傳達診療建議

透過「3D 智慧傷口量測系統」介入測量傷口,系統便能把患者傷口大小、面積、深度、肉芽組成都透過電腦分析好,不僅資訊精準、所需時間短,對於第一線醫療人員來說,現場只需要把基本資料輸入、拍完照,剩下資訊就能交由電腦計算,將患者傷口穩定精準的資訊提供給醫護人員,並且能分析哪些傷口採用哪些治療方式、使用哪些藥物或醫材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過去臨床上醫師都是憑經驗,但若因此建立了傷口照護資訊,有助於進行各項資料分析,對患者治療有益處。

林祐丞說,現階段各醫院都成立傷口照護中心,主要是因為患者的傷口治療,並非單一科、單一種藥物能夠解決問題,但也因為聯合許多科別統合照護,一名患者的病況在不同科別中傳遞,容易發生口述上的誤差,有時針對傷口測量拍照也會受到當下取樣光線角度的影響;再加上傳統上,醫護人員要花很多時間建檔,但很多時候礙於時間與人力不足,資料建檔的工作無法短時間且精確完成,這些局限都會因為新一代傷口測量系統的介入而大大改善現況。

事實上,傷口照護資料的建立,對臨床治療或診斷用藥也大有助益。以治療靜脈潰瘍傷口為例,醫師長期認為某一種敷料的效果比較好,就會盡量採用這種敷料治療,但近期分析資料時發現,患者抗拒採用這種敷料,是因為採用這款敷料治療時會感到疼痛,因此患者會放棄用這種敷料治療,然而,這是過去臨床上醫護人員沒有注意到的現象,若沒有長期大量的傷口照護資料建立,就不會發現這類治療上的小細節。藉由 3D 智慧傷口量測系統,不僅能協助改善患者病況,還有助於提高患者生活品質。

儘管 3D 智慧傷口量測系統能精準偵測慢性傷口的狀況,但現階段對於大面積的燒燙傷評估並不合適,有待更進一步的電腦軟體開發,解決大面積傷口的測量與評估局限。林祐丞建議,未來各家醫院應能透過系統,建立各院的傷口照護資料庫,甚至當醫院與醫院之間各資料庫建立時,可以串聯起來成立全台的傷口照護資料庫,醫護人員可以即時順暢的共享資訊,經由資料庫分析出對患者傷口最適當的治療照護方式,這樣的資料分析才有意義,對病人才有幫助,不會因為記錄的人員不同、設備不同而有所誤差;更重要的是,透過數據的增值與協作,台灣的傷口照護醫療品質才能更快速的精進,特別是未來國家推動的長照、遠距醫療,也才會有更客觀、更精準的工具評估傷口,這是新科技運用在患者傷口照護上,最重要的價值。

(科技報橘 原始網頁)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