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生技新視野》資通訊應用在照護產業的契機
2010-10-04

【工商時報】2010/10/04

張慈映

健康照護產業整體思維已從發病後的治療與照護為主,轉變為以預防與健康管理為主,疾病預警與預防將成為下一波主流;健康照護地點,也從以醫院與機構為主,轉變為以居家和社區照護為主。健康照護產業由疾病治療走向健康預防,由集中走向分散式照護的發展樣態下,結合資通訊技術,發展電子化、行動化、無所不在的健康照護產品與服務,將是下一波發展重點。

2009年全球資通訊技術應用在健康照護產業之市場為255億美元,預估2014年可達538億美元,2009~2014年之年複合成長率約16.1%。未來重點方向一,即為發展「整合性健康服務網絡」(INTEGRATED HEALTHCARE DELIVERY NETWORK, IHDN),即應用資通訊技術,整合所有生理記錄之個人健康記錄,針對預防、健康檢查、就醫、急性期治療、慢性期治療、癒後管理與照顧來提供整合性服務,顯見未來如何將醫院與居家系統串連,讓個人健康資訊得以具備連續性與可用性,將是健康照護產業的挑戰之一。

以丹麥為例,透過建置以病人為中心的家庭醫療系統(PATIENT-CENTERED MEDICAL HOME; PCMH),充分運用資通訊技術建置「丹麥個人健康紀錄E化入口網站」來提高健康照護效率,目前每個丹麥國民皆可利用線上的健康照護網站,了解並掌握自己的健康資訊,包含預約看診、藥局取藥、用藥資訊、醫療諮詢、慢性病管理等,達成健康照護支出佔GDP的比例逐年下降,健康照護滿意度全球最高,且醫療疏失也是全球最低的龐大效益。有鑑於此,美國和中國大陸已不約而同在該國的醫療改革政策中,將電子病歷列為首要建設的項目,希望最終可發展為電子健康資訊(PERSONAL HEALTH RECORD, EHR),可作為國家公衛發展的基礎。

發展重點二是,健康促進的資通訊應用將成為焦點,主要是因為全球健康照護體系已朝向預防醫學觀點發展,疾病預警與預測的思維深受重視,希望藉由早期診斷與預測以達到預警的目的。而以病患為中心的體系中,個人是主動的參與者,也是自我健康的管理者,因此如何藉著相關醫療產品的協助,以利於讓使用者方便且願意使用,將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

近年來,個人用品在健康照護的應用實例不斷湧現,近來日本新上市的手機有加入卡洛里計算與計步器的功能,也讓預防保健得以實現,再者如I-PHONE也有健康與保健之相關應用,如使用「語音監控系統」,針對口語表現做評估與評分的能力,也包括了一系列提升口語能力的課程,幫助口吃者可以增進口語能力;「HEALTH APPS」讓軟體廠商可提供健康服務,不僅可下載個人醫學影像資料,也可持續追蹤運動與卡洛里消耗狀況,讓手機成為個人隨身健康秘書或是口袋醫師的情境,指日可待。

整體觀之,建構以病患為中心的健康照護平台已是全球趨勢,透過電子病歷、電子健康記錄的建置,實現以病患為中心的健康照護情境,更有助於推動健康促進與健康管理方案,也更容易讓個人透過掌握個人健康資訊方式,未來若能整合我國資通訊產業領域之優勢技術,憑藉著我國在居家醫療器材的研發能力與製造基礎,發展健康照護產品與系統,將可吸引國際大廠來台試驗服務模式,以利進一步複製擴散到中國華人市場,對於提升台灣資通訊與醫療產業的競爭力將相當有助益。(作者為工研院IEK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研究經理)

【資料來源: WiseEnterprise】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