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從歐美經濟變化 談醫材產業發展
2012-07-03

撰文 /張慈映 工研院IEK資深研究員兼研究經理

全球醫療器材市場2011年規模為2,733億美元,每人平均醫療器材支出約49美元,預估2016年將達3,487億美元。2008年以來,陸續爆發美國金融風暴與歐洲債信危機,全球經濟成長持續趨緩,促使歐美等地的整體醫療支出也相對於往年來得保守,也預期仰賴醫療補貼的醫療器材產業,未來勢必會面臨價格調整壓力。

觀察全球醫療器材市場的發展,不難發現有數個重要的趨勢,將型塑或持續帶動產業的創新與變革。一是受到歐美地區醫療費用持續高漲、新興國家醫療資源不足與不均的影響,節省非必要支出與積極防治的觀念持續發酵;二是健康醫療產業解決的問題與目標重點,則是以改善照護效率、降低醫療成本為訴求,也帶動全球醫療器材產業朝高效能服務體系發展。

因此,包含從功能面向的調整,到產品或服務實質內涵的發展,再再都顯示出醫療器材產業發展趨勢,已不再是僅從技術創新的角度來獲利,而是面對產業問題與需求來加以發展出不同的產品、系統與解決方案。

尤其是因應目前新興市場的需求與商機湧現,新興市場的消費族群,包含醫院專業醫護人員或居家病患,著重的並非僅在技術的規格,而是需要提供他們覺得這是可以解決問題、滿足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因為資訊不充足的情況下,透過體驗是最基本、易懂的方式,也最容易引起共鳴而帶動購買意願。因此產品的研發,將可以轉而為思考「提高產品之附加價值」以及「建立高進入門檻」的方向。

附加價值來自於產品帶給使用者的價值感,因此願意付更高的金額來購買這種效益,因此可以透過提供使用者使用更便利的感覺來達成,以醫學影像產品為例,國際大廠GE、PHILIPS與SIEMENS等公司,針對偏遠地區、小型醫療中心和臨時醫療營地的需求,開發可攜式移動式的數位X光影像設備,對於行動不便的患者或是急診室的病人,具有相當大的方便性。

此外,重視病患體驗與舒適感也成為重要切入點,大廠以創造出一個病患舒適的診斷環境為訴求,透過舒適,縮短檢驗時程,以增加醫療單位的每日檢查量,來創造附加價值。除了數年前PHILIPS HEALTHCARE公司率先鎖定兒童放射檢驗提供友善的診斷環境之外,GE公司的DISCOVERY* MR750W 3.0T產品,也透過建立友善環境來降低病患在檢查過程中的不安。此方式即是增加醫療單位附加價值,建立市場區隔,以提高使用者採購意願的最佳實例。

「建立高進入門檻」的概念,可以來自於提供一個產品、系統與服務所創造出來的整合性方案,透過軟硬體設計保護KNOW-HOW,或以可獲利之營運模式包裹服務,透過此種整廠輸出的模式,將可以創造出高進入門檻的障礙。以近年興起的MHEALTH為例,其運用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等資通訊設備,來接受或傳遞服務,可用來收集社區或臨床健康資料,或提供即時病患生理資訊,提供給醫療保健服務體系的專業人員、研究者與病患的重要關係人使用,其透過器材整合服務來提供附加價值與建立進入門檻。

整體而言,MHEALTH主要是提供了思考解決方案的效益,包含節省醫療成本效益、節省人力、提高醫護人員與病患的溝通效率、減少住院日數…,透過此方式創造了對醫療產業的附加價值,也透過思考營運模式與解決方案的方式,來帶動產業獲利。因此未來可從ECOSYSTEM思考,透過跨業整合方式,尋求可實現獲利之營運模式,以創造高進入障礙。

整體觀之,醫材產品高階化是提高產業競爭力的必要策略,但高階化的定義與發展方向,必須從滿足使用者需求,以提高較佳的附加價值,來增加使用者的購買意願;或透過各種策略來建立高進入障礙,如以軟體來整合硬體的整合性解決方案,或以服務帶動配套之軟硬體的銷售,並帶動持續的獲利機會。

「本文感謝作者授權刊載 原文發表於2012/06/11工商時報」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