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互聯網+為移動醫療添了“一把火”
2015-05-12

【北京青年報  2015-05-12  健康  記者陳莉  報導】

互聯網+”概念的提出,無疑為移動醫療添了一把火。從政府到民間都翹首期盼的移動醫療正在快速到來!

按照國際醫療衛生會員組織的定義,mHealth (MobileHealth)是通過使用移動通信技術,如移動電話、平板電腦和衛星通信面向個人或者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和信息。而不只是簡單的移動通信醫療穿戴設備。

目前,基於APP的移動醫療主要採取B2BB2C兩種模式,前者面向醫院醫生,後者面向用戶。但無論是哪種模式,其本質就是通過用戶和醫生間的有效交互,實現對用戶疾患與健康的移動管理。

與線下醫療相輔相成

2014年成為移動醫療元年。醫療類手機App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呂樹錚在分析移動醫療時認為,移動醫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填平不同區域間的醫療鴻溝目前醫療資源傾向于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的三甲醫院,尤其一些專科醫院人滿為患。有些問題通過移動醫療能解決,而且也能得到一些知名專家的解答,這對病人是一種福利,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資源。呂樹錚表示。

目前,大衆最熟悉的移動醫療模式可能多局限于手機端的App,而實際上這只是一種最簡單的移動醫療模式。如果配上各種智能終端,其視野將大大擴展。未來隨著一系列醫療器械製造商進入移動醫療領域,移動終端將變得更加智能和專業化。

3月舉行的2015蘋果春季新品發佈會上,多款全新醫療應用同步推出。在蘋果的醫療機構團隊中,參與了針對帕金森症患者的mPower應用研發的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赫然在列。

320日,醫療設備製造商樂普醫療發佈了一款可在家使用的NT-proBNP(占心衰評估指標的60%權重)測試裝備,配合手機App,患者在家中就可以自行檢測,拿出結果可以在線問醫生,不用頻繁往醫院跑。

此外,移動醫療還將與線下醫療完美結合,共同發展。

移動醫療的興起與發展並非是要取代線下醫療。南京大學醫學院臨床學院教授史其新分析認為,對於一些急性疾病,患者會第一時間去醫院,從專業角度考慮,慢性病管理是移動醫療最適合的疾病類型。

移動平台的意義在於醫生可以在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上動態管理疾病和病人,實現醫療服務的公平和便利,提高診療效率。

資本競相追逐

作為今年移動互聯網最火的領域,移動醫療自然不缺乏資本的競相追逐。

北京青年報《生活時代》通過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作出的最新預測瞭解到,到2017年,全球移動醫療市場的規模達到230億美元,到2020年,該指標有望超過490億美元。與此同時,國內移動醫療的市場空間更為誘人。除了高達3.3億的高血壓患者外,國內糖尿病患者達1.14億人,而且慢性病發病群體呈現出年輕化趨向;不僅如此,中國人口老齡化嚴重,目前超過65歲的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9.5%2030年該指標將達到16.2%。而這些慢性病或老齡化群體都不約而同地需要通過移動醫療設備監測生理指標。據第三方機構艾媒咨詢預計,由剛需產生的中國移動醫療的市場規模今年將達23.4億元,2017年底將突破125億元。

具有互聯網與移動基因的IT巨頭自然不會放過移動醫療大蛋糕。前不久蘋果公司推出了HealthKit平台,而且日前蘋果已先後與美國電子病歷提供商EpicSystemsMayoClinic、美國國內領先的醫療保險企業聯合健康集團和嬰幼兒食品生產商Humana開展合作,並在HealthKit平台上推出相關服務,同時蘋果正在尋求更多的醫療合作伙伴。與蘋果競爭,穀歌日前也推出了GoogleFit的醫療和健身平台,以用來收集和整合來自健身追蹤設備和醫療類應用的數據,同時實現健身應用程序和可穿戴設備的同步。

在國內,以BAT為首的互聯網企業面對移動醫療的燒錢也格外亢奮。如阿里推出了未來醫院計劃,通過支付寶對醫療機構開放包括賬戶體系、雲計算、大數據平台等,而且支付寶目前已接入全國數十萬家藥店,並在部分醫院支持在線掛號預約和醫保實時結算。同時,百度與智能設備廠商和服務商聯手推出北京健康雲,與百度雲形成無縫對接,用戶通過這些健康感知設備,實時監測到自身健康數據,而且此前百度已上線了dulife智能設備平台,並與硬件廠商合作,推出了健康手環、智能血壓儀和智能體脂測量儀等多款移動健康設備。而在此次巨資入股丁香園之前,騰訊就牽手好大夫和中澳凱爾嵌入醫療服務市場。

燒錢太猛難言未來

衆所周知,醫療的需求比社交、新聞更加剛性,這也就決定了移動醫療市場的前景廣闊。有研報預計,未來3-5年,移動醫療的市場會出現爆發式的增長,成熟的商業模式也將隨之出現,移動醫療市場將迎來高速發展的時代。

然而,也有不同聲音存在,他們認為移動醫療的盈利模式前景並不樂觀。

目前移動醫療市場主要包括三大陣營:隨移動醫療浪潮崛起的新興企業、傳統醫療信息化和設備廠商以及互聯網巨頭。對於移動醫療的未來,有分析師指出,目前傳統醫療利益鏈尚未打破,運營商、軟件開發商、終端廠商各自為政,不能形成資源共享合力。

更為關鍵的是,目前幾乎所有的移動醫療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都對資本產生了嚴重的依賴,不少企業仍處於概念階段,甚至有部分企業尚未確立盈利模式。而如果投入的資金不能實現良性的回收,未來移動醫療將很難持續火熱下去。在此背景下,有媒體報道指出,業內形成的統一觀點是未來將有近九成的移動醫療公司被淘汰。

還有分析師指出,當前國內大多數的移動醫療企業仍然處於用戶積累的初級階段,如市場上較熱的消費型醫療概念設備,其大多集中于某些簡單數據的監測與記錄,如血壓與血糖等設備,對於數據缺乏深度挖掘,客戶之間的互動性差,而其他一些醫療互動平台與社區,其盈利則主要通過轉嫁廣告費、中介費、增值服務和在線問診等來實現。

有觀點認為,移動醫療的市場前景雖好,但能夠像春雨醫生、丁香園等一樣成功突圍的企業還比較少,最難以突破的難點是互聯網和醫療兩個產業的跨界融合存在著一些特徵上的矛盾。海通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余文心對媒體表示,互聯網的特徵表現在信息量大、使用頻率高、用戶平均收入低、維護成本低、標準化易複制、爆點之後贏者通吃、邊際成本為零。而醫療行業的特徵表現在用戶平均收入高、成本高、屬地化難以贏者通吃、支付方與決定者不對等,還面臨著政策及監管的壁壘等。

盡管如此,移動醫療,勢必會成為傳統醫療健康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事實上,大家都意識到了這一點,互聯網企業、醫療器械企業、醫藥企業等都參與到移動醫療領域中,並積極布局。不過,移動醫療產業雖然未來前景廣闊,但目前還處在市場培育期,它的發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