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開創醫療服務新模式,整合醫院資源打破信息孤島現狀 “互聯網+醫療”能否破解看病難題?
2015-07-29

【長江商報  2015-07-29  健康  記者胡夢  報導】

打開手機,醫院實景就呈現在眼前,根據衛星定位,走到哪裡就導到哪裡。不僅如此,患者還可以邊走邊通過微信服務號預約掛號和繳費。近日,長江商報記者在湖北省口腔醫院體驗到這一新奇的服務。

就在本月初,《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正式公佈,互聯網+醫療作為其中一個領域,有了頂層設計的思考圖景。

實際上近幾年,不少患者已經通過各種探索感受到了互聯網+醫療帶來的便利,未來,互聯網+醫療是否能破解看病難問題呢?近日,長江商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一探索不僅已經開始實踐,還將推動醫療經濟的發展。

湖北208家醫院將開闢掌上醫院”“以往可能很多人認為互聯網+醫療只是一個概念。”77日,愛爾眼科集團副總裁韓忠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務院指導意見一出台,就賦予了這個概念具體的內涵,這讓有意進軍互聯網+醫療的愛爾眼科看到了更為具體的藍圖。

指導意見提出,到2018年,實現在健康醫療領域互聯網應用更加豐富,公共服務更加多元,社會服務資源配置不斷優化的發展目標。具體來說,將發展基於互聯網的醫療衛生服務,比如在線醫療服務、在線預約、繳費、取結果,發展第三方在線健康市場調查、咨詢評價、預防管理等應用服務等。

作為醫療資源在全國排在前列的湖北省,實際上這幾年已經開始了互聯網+醫療的探索。截至去年,湖北70多家醫院提供了微導診服務,只要患者持智能手機,掃描醫院的二維碼,就診指南、科室分部、出診專家信息、預約掛號等服務就可以在指尖上完成。

如果在醫院找不到科室,可以想象打開手機就能衛星導航嗎?長江商報記者76日在湖北省口腔醫院就試用了這一服務,打開手機,醫院的實景就呈現眼前,根據衛星定位,走到哪裡就導到哪裡,還可以邊走邊通過微信服務號預約掛號和繳費,連排隊繳費環節都可省略。

不想輾轉到其他城市做手術,問題也能得到解決。今年75歲的張先生是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人,半年前,他的雙眼視力突然下降,由於當地醫院醫療技術水平有限,無法做出最終診斷並治療,而且老人因中風半身不遂,到武漢看病也不便,於是宜昌愛爾眼科醫院將所有檢查結果通過電子病歷傳到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武漢的醫生通過遠程系統指導當地醫生順利完成手術。如今,行動不便的病人不用出門了,因為今年同濟醫院也開設了漸凍症微門診,各科專家一起通過網絡視頻為患者指導康複和護理,即便想學習國外的手術,也可通過互聯網完成。

長江商報記者還從湖北省衛計委瞭解到,湖北參與了健康中國計劃,今年將有首批208家醫院加入互聯網服務模式,開闢掌上醫院,整個投入達1.2億元。

對於互聯網+醫療,不少醫院的負責人表示,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一家三甲醫院負責人認為,醫院雖然以技術為根基,但服務也是必不可少的,現在患者選擇醫院除了看重技術,對服務要求也很高,因此,醫院必須面臨這種轉變。

住院難,一床難求是不少患者頭疼的問題。醫院的樓雖然越蓋越高,床位卻也越緊張,長江商報記者從湖北省人民醫院得知,有部分患者因為重症或急症需要留院觀察,但這也確實帶來了問題。

如果一個心臟病患者在家中可以自測心電圖,一旦發現異常,醫生在醫院就能隨時動態監控患者情況並作出科學判斷,恐怕很多患者更能接受,因為監測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湖北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電信息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元秀教授認為,這並不是一個遙遠的夢。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佈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3》顯示,中國心血管病患者約為2.9億人,其中房顫患者的數量就有1000萬人左右。對於這些心血管病患者而言,心電監測是他們維護日常健康所必須的一種服務。但是,因為心血管疾病特有的不規律發作性和醫療檢測服務的局限性,隨時隨地前往醫院進行心電檢查對這些患者而言,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需求。由此導致了很多重要的疾病信息被忽視或掩蓋,導致了大量的漏診和誤診。

隨著互聯網+醫療的飛速發展,移動心電監測成為可能。陳元秀表示,被確診為心律失常的患者,未來可使用便攜式的心電監測儀,記錄下自己實時的心律情況;一旦發現異常,可及時生成心電圖,通過網絡就可得到簡單的心電監測診斷,還可以實時傳送給自己的主診醫生讀圖,得到來自醫生的專業診斷與建議。

愛爾眼科集團副總裁韓忠也對互聯網+醫療的實踐充滿信心,他介紹,除了遠程醫療和掛號預約等常規服務外,還計劃通過移動互聯網手段進行青少年的近視動態防控工作,及時進行提醒,延緩近視程度加深。此外,將緊密關注並利用中國內外可靠的眼科可穿戴設備,提高診療和篩查的效率,降低醫療設備和傳統篩查模式的成本。

互聯網+醫療將帶來巨大便利

信息孤島亟待打破

如一個患者手持多張就診卡一樣,醫院提供的電子服務也是分散的,患者張先生有些擔憂,每個醫院一個微信號,或者裡面分支為更多的號碼,那麼如果要去不同的醫院就診,或者更多的後期服務,患者操作的負擔也不輕。實際上,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出現一個平台來整合所有的醫院資源,因此,互認結果、跨醫院的醫療數據共享體系依然只是一個摸不著的藍圖。

這是一個老問題,一直很難推進。一家三甲醫院負責人表示,每個醫院其實都是一個信息孤島,每個醫院的軟件都不同,服務後台也不同,多年來醫院之間無法打通,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涉及醫院的一些機密,所以醫院不可能主動去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和共享。

北京鼎臣醫藥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認為,一些互聯網企業的跨界合作也忽略了醫療機構的合作。雖然醫療機構開放互聯網平台有一定的風險,但推動互通共享應該由政府主導,制定行業標準,並對患者的隱私制定法律層面上的保護。

據悉,新政出台前,湖北僅有2009年頒佈實施的《湖北省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前置審核管理辦法》,主要審核湖北省境內開辦醫療保健信息服務網站的醫療衛生機構、從事預防保健服務的企事業單位或者其他社會組織,隨著新政的推進實施,業內人士認為,更多的法律法規應跟上,才能保障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