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益安微創醫材 拚年底申請上市
2015-08-10

【工商時報  2015-08-10  面對面  記者杜蕙蓉  報導】

益安生醫除了腹腔鏡影像清晰器材(LAP-A01)、腹腔鏡手術縫合器材(LAP-C01),將力拚第4季向美國FDA 510K)醫材上市申請,並啟動洽談授權或共同合作開發等策略聯盟機會之外,總經理張有德表示,上半年募資的7億元,將投入人體臨床的試量產和開發新產品。

另外,該公司也規畫在明年上櫃。

張有德表示,該公司開發的產品鎖定為醫療需求尚未被滿足的市場,目前已有5項產品在開發中,進度最快的是腹腔鏡影像清晰器材(LAP-A01)、腹腔鏡手術縫合器材(LAP-C01),可望在年底前申請上市;而大口徑心導管術後止血裝置(IVC-C01)可望進臨床,此3項產品是以授權為目標。

張有德表示,益安開發創新醫材是在產品趨近成熟或在臨床時 ,就會啟動授權。由於大型動物和人體構造很像,在動物臨床時,大概可確定該醫材產品能否成功,因此,醫材產品在動物臨床即有機會授權,而不用等到拿藥證。

而且不同於新藥授權的模式,醫材因比較能清楚知道成功機率,因此,第一筆的簽約金即可達整筆授權金的89成,相較於新藥授權,最開始簽約金很少,約只有整個授權金的5%,後面階段性里程金才愈來愈高下,益安的商轉模式是要不斷的採取授權,利用靈活的資金持續投入開發,一直到開發一個全新的微創醫材治療產品,才會用台灣品牌出發。

張有德表示,目前持續有授權對象洽談中,授權對象包括:一、威脅其現有產品的公司。二、產品可形成互補。三、有意進入新領域的公司。不過,為了能讓授權效獲得最大的利益,現並未有明確時間表。

一直被視為醫材產業中最有機會打進國際競技場,並以授權打響名號的益安,5月間辦理現金增資,每股溢價140元,總共募集7億元,該資金用途將用於人體臨床試量產和開發新產品。

就益安規畫,未來每年將以1.5億元投入研發,預計每3年就能開發5個新品項,至少有23個產品能夠成功授權。

《醫材授權王》談  益安總經理張有德:經驗往往是絆腳石

【工商時報  2015-08-10  面對面  記者杜蕙蓉  報導】

頂著創新醫材授權王的光環,來自矽谷的益安生醫總經理張有德,被認為將是帶動台灣醫材產業翻轉的舵手。在目前國內「創新」口號喊的聲嘶力竭中,張有德認為,經驗往往是創新的絆腳石,台灣年輕人機會不夠,老將重披戰袍是企業未來成長動力的危機。

他鼓勵國內企業要有就事論事的勇氣,年輕人要勇於挑戰,青春的火花要拿來吸收新能量,成就內在的潛能,搶搭這一波產業創新大洗牌列車,以下是他的看法摘要:

問:今年生技月論壇,學習矽谷創新是熱門的話題,你如何看台灣產業的創新?

答:台灣的創新力明顯還不足,在矽谷大家都不相信第二,蘋果、FACEBOOKGOOGLE、雅虎這些開啟產業先鋒的公司都都來自於矽谷。大家都知道矽谷是高科技技術創新的開創者,這個地區的風險投資佔全美風險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一,即可知在矽谷的創業風潮是多麼的火熱,創業者不斷的前仆後繼,不斷在創造奇蹟;反觀台灣,我們習慣於用過去的經驗經營事業,打最安全的保守牌。其實經驗往往是創新的絆腳石,讓產業很難跨大步走。

問:台灣創新力的不足,最大的問題癥結點是什麼?

答:除了政府法令和環境條件欠缺外,我覺得年輕人創業的力道不夠,台灣給年輕人的機會太少了!矽谷名校史丹佛大學的大二學生即就知道,如果那時不去創業,就跟不上時代。就統計,從大學時期到畢業後的5年內,是最佳創業時機,這個階段的年輕人最有熱情,不怕挫折,體力、反應也都最好,可以接受挑戰;但國內在這個年紀創業的年輕人卻很少,而且創業的品項不夠活潑,有創意。說穿了,就只能是小確幸,對產業永續發展還很難發揮效益。

另外,台灣企業對失敗承受力不夠,因為愛面子的關係,很多的經營者,可以接受公司虧損卻沒有勇氣結束營運,更不願意分享失敗的經驗。在我看來,老將重披戰袍固然是因接班人培養不易、但也是企業未來成長動力的危機,如果老將、股東或投資大眾能多忍一下,多給接班者一點時間和機會,或許就會有不同的風貌。

問:你有多次創業成功創業的經驗,帶領過很多年輕人,像益安生醫的團隊都很年輕,你是用什麼樣的方式讓他們發揮創意?

答:年輕人對新時代的資訊接受力快,我的方式是讓他們能接觸國際頂尖的人物、最新的醫療科技和設備,有了這一層底子,接著他們自己會去安排觀摩各種先進的醫療產品展和研討會,現在益安的團隊做決定的能力已經成熟,各自可獨當一面。

我一向比較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潛能,也願意給機會,我的原則是「挑對人就不要怕失敗」!益安的團隊都明白:「如果失敗了,也不會被FIRE」。

問:你在美國創業30年,在管理上,有特別的「獨門武器」嗎?美國式和管理和國內企業有很大的不同嗎?

答:國內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所有政策都要老闆或高階主管決定,所有人都是聽命行事,少了主動、熱情和態度的表達,這和美國式的溝通管理有很大的大同。一家公司如果主管離職時,組織會崩解,那麼公司治理一定有問題。

長期以來,我喜歡用「矩陣式(MATRIX ORGANIZATION)」管理,就是以專案方式設計,包括研發、財務、生產端都會因每個專案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組合,且因專案的不同,會出現跨部門合作,並整合出一位主導者來領軍,打破了本位主義,也讓大家有更多的學習機會。

我認為執行決策要往下推,而非往上收,培養出來的下屬都能自己決定策略,而不是要主管來定奪方向,我深信益安團隊決策一定不會比我差。

現在國內企業普遍還是以人為本位,沒有就事論事的勇氣,總是自我設限,不敢說出不同的意見,怕對方以為是人身攻擊,也怕以後會輪到自己被批評,這種鄉愿的方式,其實是阻礙公司的進步。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