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專題
中榮×宏碁智醫》一張胸部X光片,讓骨鬆不再隱形 多元患者助攻模型優化
2025-09-10

骨質疏鬆被視為全球第二大流行病,在台灣篩檢率卻不到三成,患者往往骨折治療時才發現有骨鬆,提高了併發其他疾病的風險。這個醫界長年痛點,在中榮骨科部一個異想天開,結合宏碁智醫AI影像技術,有了解方。


中榮名譽院長陳適安(中)、副院長李政鴻(右)、骨科部主任陳昆輝(左)協助智骨篩臨床驗證成功。(中榮提供)


「我電話一接起來,發現是施振榮創辦人,」台中榮總名譽院長陳適安回憶,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在電話那頭懇切地請託:「陳院長,影像取得的速度務必加快,我今天開董事會,跟他們說,3個月要取得證照。」

通常,取得智慧醫材認證需要半年到一年,而台中榮總與宏碁智醫攜手開發的「智骨篩」(VeriOsteo OP)骨質密度異常篩檢軟體,僅花了約3個月就送件至審查單位,並在202311月底取得TFDA智慧醫材許可證

「智骨篩」的特點是,只需要一張胸部X光片, 30秒內就能判斷骨質密度是否異常,準確率高達近九成。更重要的是,它從源頭解決了篩檢人數不足的問題。

沉默的疾病: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堪稱高齡者的「隱形殺手」,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世界第二大流行病,也是台灣超高齡社會的重大隱憂。根據衛福部資料,台灣60歲以上人口中,16%患有骨質疏鬆症。

骨鬆像一種沉默的疾病,患者直到骨折前都無知覺,一旦骨折,易併發其他疾病,增加死亡風險,然而,全國骨質密度篩檢率卻不超過三成。

「直到骨頭斷了,病人跟家屬才知道是骨質疏鬆,往往都太慢了,」中榮副院長李政鴻直言,許多民眾對骨鬆嚴重性的意識不足,傳統骨密度檢查不易普及,中老年人即使做了健檢,卻往往沒有檢測骨質疏鬆的習慣,這是醫界亟欲解決的痛點。

中榮是國際骨鬆學會認證的骨鬆骨折聯合照護機構,院內一直在思考,如何提早發現潛在患者,將治療時機往前移,提高成效。

從異想天開到技術突破

「我們有一次異想天開,想要善用民眾最常檢查的項目,就像胸部X光,如果X光片不只看肺部、心臟,還可以測骨質疏鬆,不是太好了?」李政鴻微笑描述。

這樣的想像,遇上了專注於影像類醫療器材軟體(SaMD)的整合方案供應商 宏碁智醫,竟能夠實際商品化,並落地至各大醫療院所。

本身也是醫師,今年甫接任宏碁智醫總經理暨醫療長的許凱程指出,目前檢測骨鬆,黃金標準「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必須在醫院進行,且費用高;坊間常見超音波檢測腳跟的設備,檢測部位只有一處,且準確度偏低。宏碁智醫一直在思考,是否能用更簡單方式且高準確度的檢測工具,來篩檢骨鬆,這個想法正好與中榮團隊所提出使用X光片的構想不謀而合,雙方於是進一步合作臨床試驗。

技術上的關鍵突破,來自於設定檢測部位的巧思。一般胸部X光主要拍攝胸腔部位,而檢查骨質疏鬆則需要拍腰椎X光。「胸部X光可拍到胸腰交接的地方,我們就決定用交接處那兩節脊椎的影像來檢測,」李政鴻解釋。

所有人住院前或一般健檢時都會拍胸部X光,是醫學影像中非常容易取得的資料,因此這個看似簡單、卻前所未見的創新巧思,不僅解決了臨床資料量不足的問題,更讓「智骨篩」達到最廣泛的收案基礎,加速取證。

「我們把臨床上未滿足的需求、整個構想的價值、未來發展規劃及可能的商業模式,都做了詳細分析,」李政鴻說,當初這個骨科部的提案,因為同仁設想周到,從全院8個提案甄選中脫穎而出。

中榮與宏碁智醫有共識,要打造一個不同臨床場域都能發揮功效的智慧軟體醫材,解決「如何及早找到骨鬆潛在患者」這個需求,更進一步預防患者後續產生併發症。


宏碁智醫團隊以專業影像技術打造智骨篩。(宏碁智醫提供)

目標在前,中榮團隊展現了驚人的執行力。陳適安回憶,當初做臨床試驗時,最大瓶頸是數據判讀與處理速度,「我們有近萬張X光片,光是下載就要用掉內部多少頻寬,」中榮骨科部主任陳昆輝解釋,為了不影響醫院正常運作,「晚上要自己手動下載,不然整個網路會掛掉。」

醫工完美協作,一週標註9000張影像

過程中,陳昆輝親自扮演執行角色,讓醫療影像標註效率顯著提升。

他先請宏碁智醫團隊客製化開發工具,「請他們幫我寫一支程式,讓我用大螢幕一次就看8張片子。當中如果一張有問題,我把它放大看,可能另外7張都沒問題,就可以一次跳過。」

陳昆輝鬆了一口氣說,宏碁智醫工程師兩天內就把程式寫好,有了這個工具,「我們大概不到一週,就把那近萬張片子看完,」這種敏捷開發節奏,是助攻取證成功的因素之一。

在技術驗證過程中,雙方還遇到了數據品質的挑戰。宏碁智醫工程師發現,部分骨密度報告顯示的骨密度數據(Bone Mineral Density Value)是負值,「人體密度不可能是負的,這是否代表數據資料有未知的錯誤?」工程師一度質疑數據的可信度。

為解決問題,陳昆輝指出:「那時候我跟同仁利用下班時間,花了兩個晚上,從骨密度檢查的機器中把原始資料下載出來,」讓工程師根據最原始正確的數據判讀,力求準確。

取證過程中,中榮與宏碁智醫密切配合,宏碁智醫建置骨密度AI品質管理系統(QMS)與ISO 13485,並成功通過現場稽核。

此外,不同的群眾,例如男女性別、年紀、疾病史、用藥史等都會影響骨鬆程度,中榮入選衛福部「臨床AI取證驗證中心」,一大優勢是患者族群多元,有多樣性的資料,有助宏碁智醫大量訓練、優化模型。許凱程認為,選擇與中榮合作進行取證工作,是相當有效率的做法。

從預測到預防,成為醫師幫手

智骨篩的臨床價值,很快就在實際應用中體現。陳昆輝分享一個典型應用場景:「每個骨科手術的病人都會照胸部X光,因為是手術必要的檢查項目,」手術前,如果經「智骨篩」軟體判斷,提示該名患者可能有骨質疏鬆,「我們就會建議病人及家屬,用適合骨質疏鬆患者的骨釘,或者加上『骨水泥』,才能減少未來骨釘鬆脫的機會。」

這種即時偵測機制對患者非常有幫助。

李政鴻指出:「髖關節骨折是老年人的大忌,一旦骨折,死亡率幾乎與癌症四期相當,」老年人手術過後需要一段長時間復原,但因為骨骼本就脆弱,復原效果往往不如預期。現在利用智骨篩在術前分析,讓醫師能更充分準備,有助提升復原狀況。

他也建議老人家要多運動、避免骨折,「未來智骨篩能銜接預防醫學,建立起完整的骨鬆防護網。」

在台取證,有助進軍國際市場

智骨篩在台取得認證後,正快速攻向國際,目前智骨篩已在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取證,新加坡也剛取證成功,加上台灣,共拿到5張認證,並正在評估未來赴美國取證的計畫。

陳適安也看好其市場,「骨鬆是全世界人都有的現象,最接地氣,在各個健檢中心,50歲以上民眾最擔心的項目之一就是骨鬆。」

醫院不只是臨床場域,更能當主導者

經過實際參與研發智骨篩,中榮上下對自己的定位有了新認識,「醫院不再單純只是新技術的『使用者』或『試驗場域』,我們終於認識到,自己有能力成為發起者與主導者,」陳適安說。

目前中榮已成立智慧醫療委員會,全力推動AI與智慧醫療發展。李政鴻指出,委員會包括大數據、影像、護理、精準及數位病理、教學及虛擬實境、行政流程、遠距、機器人及產學技轉等9個小組,目前「共有100多個計畫,裡面應該有340個有潛力的論文或產品。」

陳適安也透露:「我們現在武器庫非常齊全,」隨時準備與更多廠商合作。

智骨篩取證成功,不僅開啟了AI輔助骨密度篩檢的新篇章,更重要的是見證了台灣醫療院所在智慧醫材創新中,敏捷應對的取證流程。

從施振榮一通電話,到陳適安的全力支援,再到李政鴻、陳昆輝團隊專業執行,展現了台灣醫療產業在數位轉型時代的無限可能。

(製作人/吳芸汝 特約記者/周岐原 責任編輯/王儷華)


【趨勢專題】從試驗到市佔.智慧醫材關鍵推手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 2025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