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專題
土城醫院×鴻海》醫生當技術顧問、合作餵養AI 演算法揪出心臟病
2025-09-10

致力於「科技賦能醫療」,鴻海推CoDoctor系列產品,專業知識型AI能判讀9種心律不整。背後助力之一,是2020年開始正式啟用的土城醫院,年輕團隊、創新文化,雙方從合作到共創,要讓設備進入社區巷弄,服務更多群眾。


「土城醫院投入營運才5年,這樣的歷程要做高階取證驗證中心,難度比較大,但成為負責任AI 執行中心,我們很有信心!」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副院長游明晉肯定地說。這座醫院雖然相對年輕,卻已是台灣智慧醫材臨床試驗的新典範,更協助鴻海科技集團進行智慧醫材臨床試驗,順利朝向TFDA認證邁進。

在鴻海宣布的「3+3+3」策略規劃中,數位健康即是第一個「3」的重要支柱,鴻海內部專注智慧醫療的育成新創公司疆域醫創,扮演集團實踐「科技賦能醫療」的推進器。

亮點之一,是鴻海推出的CoDoctor系列產品,「智合醫多功能檢測儀」搭載AI 心電圖監測應用軟體,展現出豐富的創新能量。CoDoctor系列皆有單導程心電圖設計,使用者只需雙手觸碰設備,即可輕鬆完成心率檢測。

看似簡單的設計背後,是土城醫院與鴻海克服種種挑戰後的成果。

大規模臨床洞察,影響產品策略

「很多廠商用演算法,達到某些標準就統稱為心率不整,但我們用的是AI輔助診斷,更可判讀高達9種不同的心率不整,包含最常見的心房顫動。據統計,台灣有1%人口患有心房顫動,使用單導程心電圖對於疾病的早期初篩格外重要」鴻海B事業群數位健康生態醫研專案總監陳瑩強調,AI需要真實世界數據(real world data)的餵養,而數據品質又必須符合TFDA嚴格要求,在醫院進行大規模臨床試驗成為必要途徑。

游明晉以自身豐富經驗協助鴻海團隊,讓土城醫院不只身為收案場域,更是技術顧問。「你在醫院外面做12導程心電圖,比較不符合實際情形,因為包括病人貼的定位位置,每個都會影響波形的呈現。」游明晉指出,CoDoctor的真正優勢不在於與院內設備競爭,而是填補院外監測的空白,達到居家照護的健康目標。

心房顫動是最容易造成腦中風的心律不整症狀,特點是具有偶發性,難以事前察覺,游明晉說:「並不是病人今天來看診,你就抓得到,心律不整偶發,其實不容易抓到。」這個臨床洞察,直接影響了CoDoctor的產品策略:測量次數越多,抓到異常的機會就越高,這正是便攜式單導程設備的核心價值。

懂AI的醫師群,協助破解技術困境

相較於傳統大型醫學中心的層層關卡,土城醫院展現了年輕靈活優勢,更重要的是,游明晉本身具備AI開發背景,能真正理解企業在智慧醫材開發過程中面臨的技術挑戰。

土城醫院發展AI,有著扎實基礎。例如,游明晉運用1700例肝癌病患數據,成功開發出預測模型,準確率令人驚豔。「我們用C-index(一致性指標)去看成績,五年可以達到0.80.9(編按:越接近1表示模型預測結果與實際結果越一致);特異性(specificity)一年可到0.95,三年訓練目標達到0.88。」游明晉自豪地說,這套AI模型能夠預測肝癌患者術後五年的復發風險,「從第一年到第五年,我們可以預測患者會不會復發,如果特異性很高,則不會復發的機率比較高。」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效率提升。游明晉回憶過去做研究的辛苦:「傳統的臨床資料,醫生做統計可能要花一週,」如今透過AI輔助,「這些工作量大概一天就能做完,可做出與我當初看的一模一樣的結果。」


土城醫院副院長游明晉,積極帶領同仁投入AI。

這種從一週縮短到一天的效率革命,是游明晉對AI技術的深刻理解:「AI確實可以減輕我們一些工作、甚至研究的負擔。過往很燒腦的部分,就讓AI去做,我只要清楚掌握方向是對的就好。」目前,這套模型正與北台灣另一家醫學中心進行外部驗證,預計2026年可正式應用。

標準化流程,讓漂浮的概念能落地

陳瑩坦言:「醫院體系宛如高牆,外界要尋求合作研發,難度往往很高。在科技與醫療跨產業的發展上,比較大的困難是,找到可以長期投入的場域跟夥伴。然而,土城醫院不僅打開大門,更主動出擊。」

游明晉回憶,衛福部推動AI中心計畫時,土城醫院積極參與,這不僅提供了合作的正當性,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標準化臨床試驗流程。「藉著這個計畫,所有過往覺得比較飄浮、不夠清楚的東西,從流程怎麼跑都已經幫你標準化。」

這種標準化的好處立即顯現。土城醫院的IRB(人體試驗委員會)審核效率遠超預期,複雜的文書作業得到專業支援,大幅縮短了等待時間。對於需要處理超過千份資料的TFDA認證來說,這樣的行政效率至關重要。

土城醫院超效整合,衝高收案量

在實際的臨床試驗執行上,土城醫院展現驚人效率。針對心房顫動、心律不整等三種病症族群,醫院預計在今年底完成將近600位病患的收案工作。

這個數字背後,反映了土城醫院獨特優勢。首先是門診量大,有充足的潛在受試者;其次是病患配合度高,「這裡的群眾滿特別的,他們樂意參與試驗。」

更重要的是,土城醫院以細膩的內部溝通,設計出一套轉介流程,結果證明十分成功。醫療團隊在一樓門診處若發現符合條件的患者,經過診療,會引薦他們到二樓的試驗辦公室;生策會採訪團隊實際循路線發現,只要轉個彎,大約一分鐘就來到試驗位置,這種無縫接軌的設計,大大降低病人直接離開的機率,提高了收案成功率。

鴻海3B原則,嚴格把關數據品質

對於AI產品來說,數據品質決定了最終的演算法效能,土城醫院在這方面展現了醫學中心等級的專業水準。

鴻海特別強調數據來源的3B原則:background(背景)、baseline(基線)、benchmark(基準)。「我們的AI模型定位是專業知識模型,需經過嚴謹的專業醫師推論、標註,與一般通用的大型語言模型截然不同。」

醫院不僅協助鴻海蒐集基本的心電圖數據,更提供多位專業醫師協作支援。當需要特殊病例時,各個醫師會主動協助,並確保數據的多樣性和代表性。這種凝聚整合的力量,展現出土城醫院獨特魅力。

年輕的團隊文化,持續共創新應用

鴻海團隊能第一時間觀察到產品在真實醫療環境中的表現,土城醫院能及時提供專業回饋,這種緊密互動,大幅提升CoDoctor的研發效果。

除了既有的合作項目,雙方還在共同開發創新應用,例如黃疸檢測計畫,希望透過每日互動,及早發現胰臟癌徵兆;又如交班紀錄的LLM系統,協助減輕護理師的文書負擔。這些延伸應用,展現出智慧醫材從單點產品,朝向平台服務轉型的可能性。

土城醫院的成功,很大程度歸功於其年輕的團隊文化。「我們醫院比較新,很多東西也比較現代化,」游明晉指出,院內約有10%的醫師具備AI開發動機,這個比例在台灣醫界相當罕見。

更重要的是,這些年輕醫師之間形成了良性競爭氛圍。「他們同儕會競爭,當看到同事做出成績出來,會想要跟著一起做。」院內也建立了相應的激勵機制,包括專利獎勵、晉升優勢等,鼓勵醫師投入AI開發。

院內精進技術,照顧院外更多人

CoDoctor系列產品適用於群體健康管理,如偏鄉衛生所、醫事C據點(巷弄長照站)、術後遠距照護等多元院外應用場域。陳瑩透露,鴻海已與慈濟基金會合作,將遠距醫療設備捐贈到偏鄉衛生所,支援巡迴醫療服務。在高雄的智慧城市計畫中,CoDoctor也被部署在社區醫事C據點,讓長輩們在日常活動中就能監測生命徵象。

這些真實應用場景的驗證,為CoDoctor市場推廣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游明晉認為:「不要只看鴻海這個機器在醫院裡可以幫上多少忙,更要關注它照顧醫院外面的人。」

土城醫院與鴻海的合作模式,展現了台灣在智慧醫材領域的獨特優勢。相較於歐美的高成本、長週期,台灣的醫院能夠提供高品質、高效率的臨床試驗服務。

鴻海背後的算力支撐更是一大亮點。鴻海積極打造最先進的AI算力中心,目標為台灣產官學各界提供最新AI基礎設施,加速台灣在AI領域的研發與應用,集團也不斷嘗試運用各種AI工具在數位健康領域,處理大規模的AI訓練任務。這種軟硬整合能力,是台灣科技業朝醫療領域轉型的核心競爭力。

從代工龍頭到科技龍頭,鴻海的轉型之路選擇與土城醫院這樣的創新夥伴同行,不僅加速了自身產品的市場化進程,也為台灣智慧醫材產業樹立新的合作典範。

土城醫院的經驗證明,在智慧醫材的大浪潮中,醫院不再只是被動的使用者,而是主動的創新推手。透過專業臨床試驗能力、開放的合作態度,以及年輕團隊的創新文化,台灣的醫療機構正成為全球智慧醫材企業爭相合作的重要夥伴。

(製作人/吳芸汝 特約記者/周岐原 責任編輯/王儷華)


【趨勢專題】從試驗到市佔.智慧醫材關鍵推手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 2025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