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專題
硬體推手》從稅務到智慧醫院,博鈞100%台製機器人攻全球
2025-10-15

過去專接政府計畫案,擁有稅務、戶政等系統開發經驗,博鈞啟動轉型,成為台灣唯一能整合日照、居家護理等完整模式的系統開發商。近年更以自家系統為大腦,做起照護機器人。它如何把台製產品推向世界?


智慧醫療新時代,誰能為醫療機構提供真正落地、靈活且符合臨床需求的解決方案?答案可能出乎意料——一家原本專注於政府稅務系統開發的軟體公司。

博鈞科技,從為國稅局打造入口網站起家,擁有整合稅務、戶政、地政等扎實經驗,為其進軍醫療與長照系統,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稅務到長照的轉型之路

如今,博鈞不僅打造出最貼近台灣實務需求的長照系統ECare,還是國內少數從軟體一路跨足醫療機器人硬體研發、製造的台灣企業,更打進日本市場、積極布局東南亞與歐美。

「我們從沒想過會走上醫療這條路,契機是為嘉義縣設計的病患出院到家系統。」博鈞副總經理廖詠慧回憶,當年嘉義五大教學醫院,出院病患的照護資料都登錄該系統。

這讓博鈞有機會近距離接觸臨床流程與照護細節,深刻理解護理師「一天三班」的工作節奏。「我們跟著臨床人員排班跑case,早晚班輪著走,才做出一套真正符合臨床需求的系統。」廖詠慧說。

隨後,博鈞接連承接300床的私立住宿式長照機構、區域醫院附設護理之家等案子,逐漸發現醫療附設與獨立機構在流程與需求上的根本差異,也開啟了系統模組化與客製化的彈性設計。

資料整合老將的突圍

從稅務整合技術出發,博鈞設計長照與醫療系統格外縝密。「我們很多功能設計得很detail,為的是未來大數據應用與跨系統整合。」廖詠慧表示。

這種「專家系統」思維,來自兼任技術總監的博鈞總經理葉煥昌。他早年在台大師承土木系教授、現任桃園市長張善政,是早期台灣引進專家系統技術的關鍵人物之一。「這讓我們系統的邏輯、參數化設計,比其他廠商更有深度。」

博鈞的整合能力也廣獲醫院好評。「我們能把護理之家與醫院的藥物、帳單、自費品項全部串接,讓資料無縫轉移,當個案從護理之家轉居家照護時,資料自動同步。」

目前,博鈞的系統已支援上千萬筆照護紀錄資料,並導入AI,能自動生成照護計畫,減輕護理人員撰寫的負擔。

四合一系統,打造台版「Care as a Service」

「現在全台灣,同時把住宿、日照、居家護理、居服這四種照護模式的系統都寫得完整的,只有我們一家。」廖詠慧直言,這套完整系統真正落實了「連續性照護」。

這也成為博鈞最大利基,不僅具備模組化系統開發能力,更能依據不同單位需求快速客製化。舉例來說,同樣是日照中心,各家可能因臨床文化不同,護理流程與評估項目有顯著差異,博鈞的彈性設計能完全支援。

這些深度照護紀錄也成為AI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們現在的AI功能,會根據個案半年來的體況、用藥、營養、疾病資料,搭配GPT的外部文獻知識,生成照護紀錄與建議,再讓臨床人員調整確認。」這不僅節省人力,也提高照護品質與醫療決策效率。

代理機器人無法客製化,那就自己做

博鈞將系統整合進硬體,轉型起點來自一場全球危機。2018年底,公司代理以色列機器人TEMI,研發軟硬整合,沒想到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發,這套機器人迅速成為防疫利器,應用在檢測、送藥、視訊問診等場景。

但廖詠慧說:「別人的硬體沒辦法改造,客戶要加高、加重、改裝,都做不到,所以我們決定自己做。」博鈞因此啟動自主機器人研發計畫,打造100%台灣製機器人,自行設計外觀、開發模組、採用台灣零組件,並整合自家照護系統。

目前,博鈞已有承載50100300公斤等多款自主移動機器人(AMR)底盤模組,上層可依應用改裝為送餐、送藥、導覽、影音衛教等用途,還能搭配AI辨識、語音互動、自動導航與電梯控制。這些台製機器人已外銷日本,並獲得豐田供應鏈青睞。

其最大優勢在於:模組化、可客製、提供API、價格合理、資安可信。相較歐美品牌修改難、中國品牌資安堪憂,博鈞的定位清晰,成功打進高品質需求市場。

除了日本,博鈞也積極拓展東南亞與歐美市場。「我們不是硬闖,而是希望跟當地醫院團隊合作,把整套台灣驗證過的系統與機器人一起打包出去。」廖詠慧指出,台灣的智慧照護技術與臨床實務整合,已具備成為亞洲照護標竿的實力。「只要讓醫院看到實際成果,自然會產生合作意願。」

掌握新趨勢,當起智慧醫院規劃師

面對未來智慧醫院與在宅醫療趨勢,博鈞已協助多家醫院的新院區規劃智慧化服務流程,包括導入送物機器人、引導機器人、手術器械搬運設備等,並整合病歷系統、藥物資訊、AI預警。

廖詠慧認為:「機器人不是只有功能,而是整個智慧醫院的一環。博鈞除了產品,更延伸觸角,瞄準未來醫院轉型趨勢,從規劃開始,協助人流、物流、設備流場域智慧化設計,這才是整合價值。」

「我們希望成為智慧醫院的規劃師,而不只是機器人販售者。」廖詠慧語氣堅定。

(製作人、文/吳芸汝 責任編輯/王儷華)


【趨勢專題】照護機器人上線 誰買單?怎麼賺?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 <完整資訊>
© 2025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