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生技面面觀》分子診斷產業的6大絕招
2011-09-19
 
 

工商時報 撰文/第一金投顧研究部專業經理 宋豪麟 2011/09/19

分子檢測具有早期發現、快速篩檢與準確度高等特性,近年發展十分快速,其年複合成長率約13.6%,而中國的需求成長率更高達18%,為此,兩岸的分子檢測廠商亦不斷投入此領域的研發,第一金投顧研究部專業經理宋豪麟認為,免疫診斷技術則是台灣分子檢驗發展的重點產業,他的分析如下。

分子診斷在成為熱門產業下,也開發出不同的技術,其方式如下:

1. 核酸雜交方式設計的分子檢驗技術(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這種方式設計的分子檢測技術是利用核(艸甘)酸互相接合的特異性(核(艸甘)酸只與特定的對象結合,A與T、 C與G結合)後,可在體外設計一段DNA或RNA的探針(PROBE)去偵測欲標定的疾病或者是基因。

在臨床運用上可以針對細胞內的核酸運用各種技術標定細胞內或外核酸,技術包括ISH、利用螢光顯示的FISH、ASO、HYPRID CAPTURE、搭配電泳標定的SOUTHERN BLOT、NORTHERN BLOT等方式;基因晶片的基本設計也是運用這類的方式,目前運用範圍主要在基因異常、腫瘤檢測與感染性疾病檢測上。

2. 核酸片段為基礎的分子檢驗技術(NUCLEIC ACID FRAGMENT DETECTION):運用限制(酉每)(RESTRICTION ENDONUCLEASE)將核酸序列切割成比較小的片段,將特殊的檢測標的序列切割出,再利用其他方式較為簡單的方式如電泳去判斷患病的基因片段。這種方式的好處是操作容易,所以在臨床上使用廣泛,但缺點在於只能檢測已知的基因突變。此外,他的敏感度較低且部分基因突變不見得發生在特定片段上,使用範圍有限。目前相關技術包括RFLP、PCR-RFLP、PFGE,運用上常見於臨床試驗室做基因疾病篩檢。

3. 偵測單股DNA(SINGLE STANDED DNA)的物理特性為基礎的分子檢驗技術:DNA通常為雙股螺旋的結構,但是當螺旋打開而形成單股DNA時則會自行型成一個三度空間結構。如果DNA上的核(艸甘)酸排列不同或有變異,形成的三度空間結構就會不同,因此可藉此判斷是否出現基因突變。這種技術的優點在於可以同時做大量的篩檢,但是缺點在於不能判斷發生基因突變的位置,所以有時必須搭配不同的檢測方式。目前檢驗方式包括SSCP、DGGE,臨床上的運用在基因突變與基因重組分析。

4. 放大偵測目標或訊號的分子檢驗方式(TARGET/SIGNAL AMPLIFICATION):目前最主要的分子應用技術,主要是放大檢驗的核酸標的來增加檢測的容易度。應用在各種分子檢測技術的輔助上,臨床上也是最為實用與廣泛的檢測;應用範圍包括各種基因檢測、疾病檢測、癌症篩檢上,主要技術包括PCR、BRANCHED DNA,NUCLEIC ACID SEQUENCE BASED AMPLIFICATION等。

5. 免疫診斷技術:利用抗體與抗原結合反應,與其他分子檢測的差異在於免疫檢測的標的大都利用核酸,但運用免疫反應診斷技術的標的為蛋白質。目前應用技術包括酵素免疫分析法(EIA)、酵素連結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免疫螢光分析(IMMUNOFLUORESCENCE)、免疫沉澱(IMMUNOPRECIPITATION)、乳膠凝集法(LATEX AGGLUTINATION)、西方點墨法(WESTERN BLOTTING)、流式細胞儀(FLOW CYTOMETRY)。免疫診斷技術的發展相對早,故許多方式已經有自動化的儀器與系統,此塊檢測商機主要還是在實驗室的運用上,但由於很多抗體藥物的開發使得這塊分子檢測市場相對蓬勃發展。免疫診斷技術成本低且回收快,加上運用在腫瘤醫學的機會比較廣,因此成為未來台灣分子檢驗發展重點產業。

6. 生物晶片:將分子生物標的結合晶片概念做快速檢測的產品,廣泛運用於各種農、林、畜牧與醫藥上的檢測。目前主要分為3大種類,包括微陣列晶片(MICROARRAY)、微流體晶片(MICROFLUIDICCHIP)和晶片實驗室(LAB ON CHIP)。

目前使用最廣的以快速檢驗的微陣列晶片為主,不過微陣列晶片沒有定量的作用使得使用範圍受限;而微流體晶片可從是微量化有機化學反應,但應用範圍仍未達真正實用地步;至於晶片實驗室則未開發到量產階段,因此至今生物晶片的發展仍待廠商努力。

國際上對於分子檢測公司的評價相對於傳統製藥業高,美國市場給予這類公司評價平均在PE的22X,但部分公司的本益比甚至可以交易到100倍以上,也因此吸引了更多的公司爭相進入相關產業發展。不過在此塊通路部分則必須爭取到有力的代理商打入相關醫院與實驗室,通路的能力成為這類公司除了關鍵技術之外最大的關鍵能力。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