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生技新視野》ICT與農業生技的應用 從泥端到雲端...
2011-09-19
 

工商時報 撰文/慕德生技總經理 張覺前 2011/09/19

氣候變遷、地球常駐人口近70億以及糧食供需戰爭之下,生物技術在農業的研究開發與利用成為世界各國共同加速發展的方向;從新農產物研發、育種改良到產業生物抗病、增加產量、改善品質以及降低生產成本等等,已經顯現生物技術在農業上的效益,在此同時農業生技與資通技術(ICT)整合應用也成為全球重視關聯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

農業生物技術的應用常因為各地區氣候環境、土地天然資源、農業結構或田間管理技術等不同而使農業生產結果有極大的差異,要克服這些因子除了個別農業科技研發之外,對ICT整合運算及提供決策服務成為必要的平台。

筆者在1993年曾參訪美國大型玉米育種公司的一項以育種生產高油脂玉米計畫,這項計畫有近50位博士及2百多位技術人員,整個計畫在育種上有公系品種高油脂早花育種(比母系早7∼10天開花)、母系品種高產量育種、植物病蟲害防治、土壤肥料、田間生長、農業氣象、衛星影像整合分析、農業經濟、國際行銷及資訊整合等分組研發,由於各組並不都在同一地點,同時所要整合技術資料量又相當龐大,遠端傳輸、大電腦計算;從資訊基礎設施、資訊平台及軟體開發也成為計畫關鍵之一。當時還沒有雲端運算的名詞,但是基礎概念已經成形了。

目前ICT在農業普遍應用,對於雲端運算除了美國大型農企業其實有更多精緻科技農業國家的作法值得借鏡,例如日本的農業科技發展就導入雲端運算模式,日本富士通(FUJITSU)公司的雲端農業知識平台服務,包含了生產計畫、種植過程管理、作物生長、水分、土壤肥力資料,對於農業生產履歷方面作物的田間管理紀錄、影像、灌溉、施肥、植病防治等工作都會透過資料庫記錄,在田間也能透過專用GPS或網路將土壤肥力、水分、溫度以及影像傳送到系統資料庫去分析,做為田間管理決策支持系統。系統裡當然也包含了農業經濟軟體,可做到個別作物的追蹤控管,成本的控制及市場資訊等。

另外,以色列也與IBM聯合成功開發沙漠高端雲農業運算架構,來支持農產供需。

台灣農業科技基礎深厚,加上台灣有豐沛的ICT技術能力與基礎設施,ICT在精緻農業有非常廣泛的應用。例如,攸關食品安全的「農業生產履歷」,為了確保農產品從農場到餐桌(FROM TO TABLE)的品質與安全,ICT導入生產履歷的技術,可追溯完整生產、採收、加工到儲運銷售的過程,還可搭配二維條碼進行網路查證。

再者像是家畜、種魚等植入RFID晶片,結合智能化農場管理軟體進行個體化管理;實施各項預防免疫計畫、追蹤其生長過程、育種配種計畫、疾病及生物安全防疫措施等。

另外,在農業精細化多點式管理系統架構上透過遠距監控及診斷,利用遠距視訊可以迅速蒐集不同地點的訊息及搭配視訊進行專家系統會議。

在生技西藥開發上,生物資訊雲運算方面台灣也有卓越的平台運算成果,例如陽明大學開發透過跨國微晶片對藥物在細胞大量基因表達訊息進行中草藥病理藥理研發、學名藥新用途開發,也都運用了雲平台及雲運算技術大幅加速了演算效率。

農業科技是「泥端」實體應用的生命科學,精緻農業科技與巧手勤把青秧插滿田,低頭喜見水中天,台灣農業「耘運算」將會是另一片天。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