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醫管服務輸出-產業角度篇】醫院評鑒制度品牌化帶動的醫管輸出及生醫產業與就業機會
2014-03-31

合富醫療集團目前為台商最大醫療通路公司,在大陸經營醫療器材與檢驗試劑業務已逾16年,我們現在的成果,是在大陸耕耘的艱辛歷程中所學習累積而來的,而其間不無引薦台灣醫院管理,為大陸醫院赴台學習醫院評鑒與管理穿針引線,體會到大陸醫院向台灣學習的需求,以及大陸政府十二五醫改計劃中對於評鑒醫院更有“參照”或“學習”的需求。

 

大陸來台學習各項制度及管理的需求

 

大陸對於醫院評鑒及醫院管理學習的需求有多少?根據衛服部統計2013年大陸衛計委之下的機構訪台,共計1390個醫療團(每日5-6個團)、10529人來台參訪學習,其中林口長庚醫院接待220個團(幾乎每天一團)、3050個人,台北榮總接待114個團、1769個人等,都足以說明台灣的醫院目前需要分配一定的資源做兩岸交流。而我還可以例舉單就合富平臺在2013年所成就兩岸互動來說明,在學術交流方面共計有5319人次,其中284人次赴台,而5035人次是台灣專家到大陸講授時的大陸醫院參與者,在大陸醫院赴台訓練方面有3190人日,在台灣醫院到大陸做醫管輸出方面,包括醫院評鑒輔導、技術轉移等有418人日。由小小的合富都有令人訝異的數據,更遑論大陸政府及醫院對於台灣的學習的確是有很大需求的。

 

台灣醫院評鑒制度的領先地位

 

台灣的醫院評鑒制度始於1978年,當時是亞洲第一個,全世界第五個實施醫院評鑒的國家,而目前全世界也只有約30個國家進行醫院評鑒,足見我們的評鑒制度是累積足夠經驗并領先世界的。目前政府將評鑒工作委託醫策會辦理。

 

台灣醫院管理的信譽及成果

 

由於台灣很早就有醫院評鑒的制度,醫院必須要有好的管理,才能通過評鑒,加以1995年實施全民健保以來,醫院積極擴張、創造績效,不但造就了醫療服務業的全盛時期,也造就了大批醫院管理人才的出現。而之後健保局(今健保署)面臨到財務危機,推動嚴格的醫療審核以及影響最大的總額預算制度。醫院在嚴格審核及總額制之下,面臨了極大的競爭,除了必須加強效率,提高病人服務品質以外,更要求有經濟產出,所以如此磨練出來的醫院管理可以說是極為務實,效率高而注重細節,目前台灣以全球第29位的醫療成本達到全球第2名的醫療品質,享譽國際。

 

台灣醫院評鑒制度的品牌化

 

有鑒於以上所觀察到為數難以估計的學習活動,所有台灣值得大陸參訪學習的醫療院所的成就,每一個相關政府及醫療院所接待時間的付出,都可以說是我們的社會財富,如果說目前的所有活動都是可能“免費”的,或是難以管控的,或是流於少數人掌握的,那就是我們的財富在流失。如何讓我們的社會財富成為真正的財富呢?我們建言政府與大陸對等的機構商談,建立兩岸政府共同認可的評鑒制度品牌,建議大陸引進這個華人地區最有經驗及結果的評鑒制度,共享台灣的評鑒制度與醫院管理人才,把大陸的評鑒制度“拉平”或說是變成與台灣“類似標準,且在評鑒的過程中讓台灣的專家參與。一旦共享形成,共識就形成,在這個時機參與大陸的醫改,當然奠定了相關聯的醫院管理輸出。如果中國市場認定了這個品牌,那麼台灣醫管評鑒品牌輸出其他亞洲國家就當之無愧了。

 

醫院評鑒品牌化的重要性

 

就像美國JCI評鑒制度所塑造的品牌,帶動了台灣11家醫院,大陸27家醫院攀比的風潮,目前至少還有100家以上的醫院排隊接受評審,期間的輔導服務獲得了極大的商務利益。但是對於大陸8400家二級以上需要政府評鑒的醫院而言,通過JCI評鑒所需要的成本及與西方文化的落差相比,“台灣醫院評鑒”品牌以西學中用、健保制度之下的務實、享譽國際的性價比,將是大陸解決“看病難看病貴”議題的最適框架,如“台灣醫院評鑒”品牌能成為“華人JCI”的品牌,一旦成立,勢必是兩岸雙贏的制度。

 

大陸醫院評鑒及醫院管理的市場規模

 

大陸需要做等級評審的醫院約有8400家,每4年複評,台灣總計醫院約500家,每3年複評,即使目前台灣醫管人力資源再充沛,從經濟學的需求與供給的差異懸殊,即可看出商機無限,我們應該擔心的是資源還不夠。

 

帶動醫管輸出與技術轉移的商機

 

由於大陸醫院爲了達到評鑒等級的標準,以獲取具有競爭力的“名氣”及較高的醫療給付分配,必須有合乎要求的管理制度,而尤其是在兩岸政府的磋商中若評鑒團隊中可能有台灣評鑒人員參與,並且以“台灣醫院評鑒品牌”為標準,每個醫院得認真的思考這種評鑒制度下管理的深度與細膩度,而醫院管理是一種“軟實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的,大陸醫院必須培養人才、學習管理、建立制度,此時台灣醫院管理人才對於評鑒的經驗,瞭解制度的本意,執行管理制度的效率,就成為“價值”,因此大陸醫院就可以引進台灣醫管人才,進行輔導評鑒。從輔導中進而會探究更多科室、部門專業領域的科技與管理,從而聘請更多的台灣團隊做其他的技術轉移。足見評鑒制度的品牌化能夠創造多少醫管輸出的商機!

 

帶動生醫產業的發展

 

全面的醫院管理必定涉及到“軟體”與“硬體”,醫管輸出是軟體,生醫產業就是硬體,在醫院管理要求明確,醫療硬體需求形成的時候,生醫產業應該隨著台灣醫管輸出探究市場的需求,建立共同的價值觀,并體現在產業的設計、生產、品質與產能的規劃中,就能夠在這個全世界最大的醫療市場上洞燭先機,領先其他國家的生醫產業,早些佔據大陸市場。以今天任何一種科技或是產品來看,能夠在大陸市場發揮就一定能夠在國際市場上發揮。

 

帶動醫管人才與生醫產業就業機會

 

台灣醫管人才目前隨著醫院面臨競爭及成本壓力下,已趨於飽和而流動緩慢,如果政府能建立台灣品牌,讓願意到對岸延伸自我價值的人到大陸醫院輸出服務,很快的將造就人才的流動,年輕的醫管人員可以就業,人才的價值透過市場的擴張而得到應有的報酬及認同。而生醫產業隨著醫管人才創造領先的市場認同,有了市場認同企業才有成長、有了成長就會有人才的需求,無論是醫療、製造、設計的人才就業機會當然增加,又隨著生醫企業的茁壯,生醫人才在企業就有成長為管理者的空間,如此的良性流動,豈不是台灣人才的一大生機。

 

結語

 

台灣有最精英的一群醫療界人士,已替台灣評鑒的品質打下基礎,就如同美國的JCI評鑒機制一樣,現今需要的是政府建立“品牌”,也要靠政府在兩岸正展開各方面的合作契機與大陸建立評鑒制度的認同,那麼醫管輸出、生醫產業與就業機會就可以在大陸市場發展,進一步走向亞洲、走向國際。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