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榮總研發黃疸卡助早發現嬰兒異常 在白色日光燈下按壓嬰兒額頭皮膚觀察顏色對照色卡辨識 膚色號碼落於危險區塊應即就診
2015-05-05

【台灣新生報  2015-05-05  長青保健  記者蘇湘雲  報導】

為提升父母對新生兒黃疸辨識度,台北榮民總醫院嬰兒室護理團隊共同努力下,研發創新了「新生兒黃疸辨識卡」。寶寶出生第二天,護理人員就開始教導家屬「新生兒黃疸辨識卡」用法:首先在白色日光燈下按壓額頭皮膚,並觀察其顏色,接著對照色卡上的顏色;若膚色號碼落於九到十二號區塊,表示為危險期,建議回診,如為十三到十六號高危險期區塊,就得立刻回診。當寶寶的膚色號碼較前一天增加三色階時也須立即回診。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新生兒科主任陳淑貞表示,新生兒生理性黃疸高峰期為出生後三到五天,第七到十天才逐漸恢復正常。然而,現行健保住院天數的規定下,處於黃疸高峰期的寶寶往往已經出院返家。雖然嬰兒室護理師在住院期間會教導父母觀察生理性黃疸技巧,但因缺乏膚色比對的工具,爸爸媽媽常無法判斷膚色變黃程度,當驚覺寶寶膚色變黃,返院求診時,膽紅素值已經很高,且其中三成五被確診為「高膽紅素血症」,不僅讓第一線的醫療人員感到錯愕,也常引發父母自責、愧疚。

護理部護理師羅佩佳表示,一O二年二月正式將「新生兒黃疸辨識卡」用法納為嬰兒室的護理指導內容,使用過的家屬都非常滿意,大大增加了父母照護新生兒的信心。

在經濟效益方面,黃疸辨識卡每張製作成本只要五元,臨床應用後,每年除可減少護理師操作「經皮黃疸測試儀」的護理時數及其耗材約一萬元,還可減少新生兒一旦發生高膽紅素血症所耗費的巨額醫療社會成本。

一名女嬰出生時體重三千三百公克,是在家生產出生,出生兩天哭聲尖銳、活力微弱,且上肢彎曲、全身肌肉僵硬,發燒達三十九點四度,家長帶小孩就醫,到當地醫院,小孩出現呼吸暫停、嗜睡、前囪門平塌等症狀,醫師發現黃疸值達三十六,正常值在二以下,血鈉值也比正常小孩高出甚多。當地醫師緊急為小孩插管、補充水分後轉到台北榮民總醫院,醫療團隊馬上進行換血治療,接受照光治療,並補充水分、加強餵食,小孩好不容易才減回一命,但雙耳出現聽障,之後未再回診。

陳淑貞醫師表示,新生兒一旦出現高黃疸,就要盡早治療,據統計,約有六成新生兒會出現生理性黃疸,若未及時治療,高膽紅素血症有百分之二的機率會進展成「核黃疸」,一旦罹患「核黃疸」,死亡率將達百分之六點四,即便存活下來,也會造成認知障礙、過動或學習障礙等永久性神經功能障礙,甚至引發腦性麻痺、聽力喪失、智障等不可逆傷害。

陳淑貞主任指出,蠶豆症(六磷酸葡萄糖去氫酵素缺乏症)、餵食不足、早產、母子血型不合、家族性高黃疸族群為新生兒高黃疸危險群。當新生兒出現尿量不足、每天換尿布次數少於五、六次,每次尿量不到三十c.c,或出現結晶尿、啼哭不停或過度安靜、皮膚乾乾澀澀、體重下降太多、太快、體重沒有正常生長等現象,代表可能餵食不足,最好及早介入、處理,以免情況進一步惡化。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