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藥明康德:如何將“新藥研發外包”做到全球領先?
2015-05-06

【第一財經日報   2015-05-06  公司與行業  記者王悅  報導】

電影《良醫妙藥》(ExtraordinaryMeasures》)中,哈佛高材生JohnCrowley為了拯救自己的兩個患有龐倍氏症的孩子,毅然辭去了高管職務,與一位研究者共同成立了新的制藥公司,歷經挫折研發了首款治癒該病的藥物,並最終獲得了成功。

你可能想不到,在這個故事背後,活躍著一個中國的藥物研發代加工公司,並且功不可沒。它為影片中這家因為父愛而創立但卻嚴重缺乏資金的藥物研發公司提供了將產品落地的可能。

研發新藥,不僅需要時間、技術,還有一個現實的問題,那就是需要大量的資金。而我們的平台可以為這些藥物的研發縮減大量的成本,使得一些優秀的制藥‘idea’在缺乏資金的情況下也能問世。藥明康德(WX.NYSE)生物制藥服務高級副總裁及首席技術官陳智勝博士告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從外包制藥起家

十年時間,藥明康德的創立者、海歸李革懷揣著50萬美元的創業初始資金,帶領著僅為個位數的小團隊,完成了每年總營收從2100萬美元到今年預計7.9億美元的轉變,目前的客戶數量在全球超過了1700家。這期間,它的收入增加了30多倍,年均增速超過80%

中國制藥技術難以跨出國門,這家總部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的公司卻一躍成為了全球首屈一指的CRO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新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上市公司,市值超過32億美元。

現在我們絕不是一家簡單的CRO公司,我們打造一體化的新藥研發平台,並且專注于在產業鏈上下游的並購合作,將公司規模迅速擴大。藥明康德測試部門首席運營官劉釜均博士告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根據今年3月藥明康德發佈的2014年財報,公司在去年淨收入達到6.74億美元,其中實驗室研究服務收入達到4.92億美元,製造業務部分收入為1.82億美元,年度總利潤達到2.52億美元,同比上升19%

在國際上,研發新藥的平均周期為12~15年,其中臨床階段為3~5年,由於研發上下鏈條不暢,時間常被浪費20%。而藥品每提早一年上市銷售,在利潤上可以增加5000億美元左右。國外許多大企業將研發體系中的某些環節外包給專業研發公司,也就是藥明康德所在的CRO領域,以提高效率,降低風險。

中國的科學家人力成本比美國至少可以節約一半,我們可以通過對這些科學家進行技術培訓,讓他們達到客戶的要求。劉釜均告訴記者,用美國的技術、中國的人,是藥明康德早期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目前,世界排名前20的大型制藥企業幾乎都是他們的客戶。

制藥公司將臨床產品落地,並不能簡單等同于代加工。為滿足不同需求,藥明康德提供的研發服務,覆蓋化學實驗、生物研發、工藝流程設計、毒性毒理測試等多環節。

我們是一個新藥研發的平台,從原料的培育到藥品的合成,我們提供一系列的平台服務。很多小公司會將在我們這裡生產成功的臨床一期產品轉手再賣給大公司,金額多數都是一億美元以上,而如果他們自己來研發製作,光實驗室的投資可能就要一到兩億美元。劉釜均向記者補充。

不難發現,如今的藥企巨頭不再像以前一樣在研發上一擲千金,因為新藥回報率變慢,它們的投資變得小而謹慎。

臨床藥物研發成功後,仍然面臨是否能獲得FDA的認可、臨床檢驗等諸多耗時費錢的環節,但這些風險和時間成本都與藥明康德無關。我們只賺生產產品的錢,這些臨床產品生產出來到最終上市還有很長的流程,很大的資金投入。我們不會把自己變成另一個新藥研發公司,這樣就會與我們的客戶產生競爭。劉釜均告知記者。

自然延伸至CMO

430日,藥明康德全資子公司藥明生物宣佈其無錫生物制藥研發生產基地正式開工,該項目總投資1.5億美元,預計2017年完工,建成後將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生物制藥生產工廠。該項目還未動工,兩年內的產能就已經被預訂掉了一半。

這個廠區的目標是五年內完成13億元人民幣的收入,肯定還要接著投資。陳智勝告知記者。

與初期發展的CRO業務不同,此次新建的工廠將主要承擔公司的CMO(ContractManufactureOrganization,合同加工)業務。如果說CRO業務聚焦的是產品線前端的研發業務,那麼CMO的角色則是產品線後端的落地製造。

未來企業利潤的大頭應該是在CMO業務,這是一種自然的延伸,很多CMO的客戶是從CRO業客戶中轉化而來,我們幫助這些藥企臨床研究成功,當最終通過審批、落地生產的時候,我們顯然具有更多的優勢。陳智勝補充。

實際上,在2010年到2014年的營收變化中,CMO業務與CRO業務的增長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

財報顯示,在2010年到2014年間,公司CRO業務相關的實驗室服務部分業務總營收從2.99億美元上升至4.92億美元,整體上升65%;而CMO業務相關的製造業務總營收則從5520萬美元上升至1.82億美元,整體增幅為230%CMO業務占總營收的比例正在迅猛增加。

藥明康德的目標顯然並不僅僅是CMO業務的擴展。

基因部分的業務,我們內部稱為藥明康德的二次創業,將是未來藥明康德的重要業務之一,我們現在就是在通過收購主營業務的上下游產業鏈的相關公司,來做大做強。劉釜均如此描述。

去年3月,藥明康德斥資千萬美元從美國Illumina公司購入IlluminaHiSeqX10測序系統。半年後,其宣佈成功收購美國老牌的生物信息公司美新諾公司(XenoBioticLaboratories),主要面向醫藥、動物保健及農業化學行業提供專業的生物分析、藥物代謝以及藥代動力學研究的研發服務。

時隔三周,藥明宣佈和美國的FoundationMedicine公司展開戰略合作,目的是為全球生物醫藥公司在中國開展臨床測試提供業界領先的綜合基因組分析服務。

此後,藥明康德宣佈與美國NextCODEHealth公司開展合作,利用NextCODEHealth全球唯一大規模存儲人全基因組信息的集中式數據庫,為中國科學家研究、臨床診斷罕見病及常見病提供更加快捷、精准的基因測序及數據分析服務。

2015111日,藥明康德斥資6500萬美元現金收購了NextCODEHealth公司,計劃將其與藥明康德基因中心合併,為全球客戶提供全面的臨床、科研和診斷測試產品服務。

快速並購的版圖將藥明康德的最終市場指向了離市場更近的終端市場業務。

劉釜均告訴記者,目前基因業務的布局主要的意圖還是用于與靶點藥物相關的新藥研發,後期並不排除臨床檢測業務的推廣。

產業線上的並購往往與資本運作密切相關。430日,藥明康德宣佈,公司董事會在429日已經收到了由創始人和投資者匯橋資本集團組成的財團提交的一份不具有法律約束的建議信,提出以46美元/股的價格收購持有的藥明康德流通股份。

截至記者發稿,公司股價已上升至45.03美元。業內人士認為,市場的這一樂觀反應說明,投資者認為此交易將會達成。

有關退市,業內人士最大的猜測是藥明康德正謀劃在國內IPO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