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晟德投資重心 拉回台灣
2022-02-14

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

晟德去年轉投資獲利主要來自港股掛牌的大陸公司,董事長林榮錦表示,今年起陸續加碼擴大永昕生醫、順天生技兩家台灣公司的投資規模,帶動兩公司市值大幅成長,並將重點拉回到台灣公司。

根據晟德集團統計,2021年共創造了108億元的現金流,其中澳優乳業、及北京加科思兩家在港股掛牌的大陸企業就占了85.1億元。相較之下,台灣的轉投資事業中,僅有長聖生技在去年為晟德帶來1.7億元的現金流。

比較晟德集團在海內外的投資布局,橫跨了台股、港股及美股三大市場,其中在美國那斯達克(Nasdaq)掛牌的Windtree Therapeutics公司表現不如預期,林榮錦在今年初公開演講時指出,美國已經試過了,事實證明不是晟德能承受的市場,現在就只有兩岸加香港三地資本市場值得投資。

林榮錦坦言,比較台灣與大陸兩地的生醫投資大環境,大陸不論在市場、人才及資金規模上都占了客觀的優勢,因此晟德去年來自港股陸企的投資回報占了很大的比重。不過他強調:「那是因為在台灣我們還未投入更大的資源來創造更大的市值」。

依照晟德的規劃,澳優與加科思兩公司在晟德集團的布局,為擁有強大現金流的獨角獸公司,但是並非核心事業。晟德集團深度經營的核心事業包括永昕、順藥、博晟及東曜四家公司,僅有東曜是大陸公司,另外三家都是台灣本土生技公司。

林榮錦強調,隨著晟德去年獲得百億元以上的現金流之後,後續將帶進更多高技術門檻生技平台,強化核心事業的投資。晟德集團將過去過於分散的投資事業,逐步聚焦到以永晟及順藥為主的國內投資項目,在生產製造、新藥研發項目上創造新更大的市場價值。

晟德設次集團 衝千億市值

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謝柏宏

晟德集團將複製晟德工業銀行模式,董事長林榮錦宣示,將透過旗下順天生技公司「成立次集團」,今年起扶植四至五家新創生技公司,每家公司初期資本規模不超過2億元,目前已有十項新技術正在評估中,並帶動整個晟德集團2025年達千億市值。

除了台灣之外,晟德集團在大陸也要選二至三家上市公司做為投資平台,每家公司維持25%、第二大股東的地位,利用這些公司進一步擴大集團在大中華區的投資版塊。

林榮錦表示,去年受惠轉投資策略奏效,集團回收了108億元的現金流,其中長聖生技的投資報酬率逾20倍,大陸的加科思公司投報率更高達35倍以上。

林榮錦表示,透過這麼多的現金,除了回饋股東比去年更豐沛的現金股利之外,也將支持集團擴大核心項目的投資。這其中有兩大重點,一是持股22%的永昕生技,將規劃100億元打造第四期廠區;另一重點是晟德持股33%的順藥,將在既有的新藥研發項目之外,繼續發展「下下一代創新性療法」。

順藥目前已有一項長效止痛劑已在多國上市,該公司另一項已進入二期臨床的急性缺血性中風藥,一旦成功授權,將可讓順藥有更多的資源,開發下下一代創新商品。至於「下下一代創新性療法」的定義,是包括細胞療法、基因療法及這兩項技術平台的遞送系統。

依照林榮錦的策略規劃,順藥將從新定位為「生技夢工廠」,這個夢工廠除了要具備新藥育成中心的角色之外,也要加上晟德集團的投資平台。

自今年起,由順藥帶頭,將催生四到五家生技新創公司,每家新創公司初期資本額1億至2億元,由順藥及晟德共同出資。

新創公司技術平台則開放國內的科研單位提供項目或團隊,經過評估後由順藥及晟德負責孵化育成,技術平台的發明者並且擁有技術股。

順藥目前正與學界展開十項創新技術的探討,評估項目包括三項異體細胞治療、及兩項細胞治療有關的核酸、胜肽遞送系統;其次是兩項抗體偶連藥物(ADC);最後包括一項創新抗體藥物以及兩項創新小分子藥物。

林榮錦表示,這些新創公司若後續發展成功,將可併入新藥上市公司平台、或賣出給國際公司及尋求獨立上市的機會;但失敗了也必須接受公司關閉的命運。

本新聞授權來自聯合新聞網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