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動態
港英研發檢測新技術 20元港幣可測女性不孕症,檢測免重複抽血
2019-02-22

女性有不少常見的生殖障礙引起不孕,但普遍難以診斷。港大醫學院與倫敦帝國學院研究團隊,成功聯合研發全新檢測平台,透過監測患者體內黃體生成素水平,可診斷多種導致女性不孕的疾病,而且毋須像傳統方法般多次抽血,檢測費用更只需約20港元,僅是傳統方法的0.2%。研究團隊希望技術能發展成下一代生物感測器,屆時甚至只需佩戴手環,已可診斷不孕疾病。

黃體生成素是一種荷爾蒙,有調控人體生殖功能的作用,已被證實與多種導致女性不孕的常見疾病有關,包括多囊卵巢綜合症及下丘腦性閉經等。按照不同的疾病,患者體內的黃體生成素水平及分泌規律,均會有不同的改變,以多囊卵巢綜合症患者為例,其黃體生成素濃度會變高,分泌頻率變密,而下丘腦性閉經患者,濃度及分泌規律則均會下降。

現時一般的黃體生成素檢測,會以抗體做檢測,但通常只會以單次形式進行,只能量度某一個時間的濃度,難以監測分泌的規律變化,導致斷症困難。如果要準確斷症,就需要反覆檢測,患者因此要多次抽血,而且因檢測所用的物料屬消耗品,索價不菲,合共費用最高可達1,000英鎊(約1萬港元)。

合成大量DNA 反覆篩選

港大醫學院與倫敦帝國學院研究團隊,以人工方法合成大量DNA,透過反覆篩選,分離出可以與黃體生成素結合的片段,稱之為「核酸適配體」。由於核酸適配體與黃體生成素結合後,會產生微量電流,研究團隊再研發出一個系統,將電流繙譯成可視圖像。因為不同疾病會有不同的黃體生成素水平和分泌規律,所產生的電流和圖像都有明顯差異,連一般人都可以一眼分辨,能有效減低醫生斷症難度。

新技術已進行臨床測試,與傳統抗體檢測方法比對,在來自九名女性的441個血液樣本中,全數成功辨別黃體生成素水平和分泌規律,斷症準確率與傳統方法相同。研究團隊將新技術製作成一個自動檢測平台,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跨學科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研究團隊成員、香港大學與倫敦帝國學院聯合博士生梁紹麟指出,新技術利用微極電線運作,可以重複使用,毋須患者重複抽血,而且費用極為低廉,完成整個檢測亦只需約兩英鎊(約20港元)。另一研究團隊成員、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Julian Tanner則表示,期望在五至十年內,這項技術能發展成下一代生物傳感器,屆時只須利用微針貼片等簡單用具,甚至只需佩戴手環,都可監測體內黃體生成素水平。

(香港蘋果日報)

 

本網站中所有資料(包括圖檔及文字檔),著作權皆屬本會所有(除另有註明者,或本會網站連結至外部之網站除外),如有引用,請確實註明出處來源。<完整資訊>
© 2024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IBMI)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115 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508號9樓 電話:(02)2655-8168 傳真:(02)2655-7978